一年的居遊生活,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充滿野生動物的草原,
而是在資源貧乏的地方給自己一段時間,重新找到生命的意義
為什麼不是北美洲,而是非洲?為什麼孩子會說,來非洲來對了?
四十歲的媽媽,帶著十二歲和七歲的兩個兒子,到非洲住了一年。
這一年,他們用全身去感受風和雨;有時玩得好疲憊,有時則是無聊得發慌,他們到底為什麼要去非洲呢?
●在非洲一步步找回野性本能
在這裡,大家平時在走的路可能因為暴雨而瞬間消失,這時候就只能靠自己的感覺找出一條新的路。
●瞭解去肯亞生活之前不知道的事
肯亞人是不喝咖啡的,有些在咖啡莊園工作的工人甚至不知道咖啡是做什麼用的。
●實際體驗非洲式的告別
當地的孩子希望作者對他們說:「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但是我很快就會回來了。」然後緊緊握著她的手。
●和全世界的人都成為好朋友
在肯亞生活,兩個孩子變得比較大方開朗,不僅在學校結交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還認識了當地的居民。
作者簡介:
梁姬
回國後的第一個作品,是以編劇的身分參與紀錄片形式的電影《路上》(On the Road)。這部電影的主題很困難,要不是有在非洲一年的經驗,我一定沒有勇氣參加。抱著可以遇見新世界的愉快心情,我勇敢地跨出了腳步。從肯亞回國後六個月,重回熱愛的EBS節目《名醫》的工作團隊當編劇,又開始穿梭於各醫院。我與老公思考著「如何透過旅行與孩子們一起成長」,於是從去年冬天開始,便期待著以喜馬拉雅山健行為始,與尼泊爾的另一段邂逅。
部落格 http://blog.naver.com/yangkee
譯者簡介:
黃筱筠
畢業於政治大學韓文系。升大學時因誤打誤撞而闖入了韓文的世界,隨著與韓文接觸時間的增長,已由單純的學習昇華為興趣。現為專職譯者,主要從事影劇相關翻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