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以達致大學國文課程教學目標為宗旨而編纂。
二、大學國文課程教學宗旨為:
1.增進學生語文、寫作、思辨之能力。
2.提昇學生對文學作品之鑑賞能力與興趣。
3.教導學生體悟中國文化之內涵及其現代意義,啟迪學生探討生命與人生的意義,充實人文素養、建構生命倫理價值。
三、為符合大學國文課程教學宗旨,並適合現代大學生之特質及教學需要,本書收錄篇目共分三大主題十二單元。主要以「生命教育」為核心內涵,並認為人的生命歷程乃由自我一己出發,繼之是「人我」, 並擴大為「歷史與自然」的關懷,以期讓文學滲透情意,觸動同學生命情感。因此,在「自我」、「人我」、「物我:歷史與自然」三大主題下,各分為四個單元,共十二單元。
四、單元選文中分別選取古典及現代具有代表性之篇章,俾使同學對中華文化精神風貌有一全面之觀照,並強化臺灣特色,透過古典與現代文本之相互觀照,使學生瞭解生命內涵的複雜度、意識型態之傳遞建構,以之擴充對生命意涵之探討,也同時帶入歷史縱深的思索,明白自己當下的定位。
五、本書各篇古文,均錄自名刻、善本;現當代作品亦經作者親自授權。
六、本書各單元分「導言」、「古典選文」、「現代選文」,古典選文依需要加入「註釋」。「注釋」解釋生字、難詞,並酌注音讀與出處,但不做過度詳瞻之說解,以期鍛鍊同學深入體會多層意涵之學習與認識。
七、本書選文較實授篇數為多,可依其性質擇取教授,其餘可定為課餘作業,令同學自行研讀。
八、本書各篇分由最具專長之本校國文課程教師撰述,由於成書倉促,體例、註釋詳略等,容有些許出入。敬祈讀者不吝指正,以資修訂。
本書旨在強化「生命教育」為核心的特色,並加強學生閱讀、寫作之能力。
我們以為生命教育之內涵在大學階段應有八項照應:生命的意義、生命的興致、生命的活力、生命的實現、生命的成長、生命的倫理、生命的歷史、生命的關懷。
又可將之歸納為自我、人我、物我三項範疇,再細分為十二個單元探討,包括自我追尋、生命情懷、生與死、情感安頓、少年/老成、真實/假象、正常/瘋狂、性別平等、家園自然、兩岸原鄉、國族意識、地景地域。單元選文注重古典與現代的融通,並以「蘊涵臺灣文化與社會共同情感及價值之文本」為主。這是一本以文學觸發啟蒙自身情感,提昇閱讀興趣與批評鑑賞能力的國文教材。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孫永忠 主編
輔仁大學文學博士
現任輔仁大學中文系專任副教授兼系所主任
擔任輔大、北京師範等多校詩社指導老師
王欣慧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輔仁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親民技術學院通識中心專任助理教授
台中護理專科學校兼任講師
王秀珊
東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輔仁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曾任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兼任講師、大華技術學院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林郁迢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輔仁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曾任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兼任講師
陳恬儀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輔仁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擔任國家考試命題委員
曾任輔仁大學全人中心兼任講師、明新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
曾守仁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博士
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曾任輔仁大學中文系專任助理教授,世新大學兼任講師
劉雅芬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
輔仁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編撰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