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超、耿一偉、閻鴻亞、鄭雅麗 好評推薦
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林偉瑜
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于善祿 專文導讀
EX-亞洲劇團的戲劇作品向以融合亞洲表演傳統與身體美學、使用多種語言著稱,展現印度及台灣多元文化,創造獨樹一幟的風格。本書收錄三部體現EX-亞洲特色與精神之作:《假戲真作》、《猴賽雷》、《沒日沒夜》,改編自繪本與印度傳統故事,不論是入戲太深的戲子、反抗暴政的人民英雄,或是想成為人的猴子,以象徵手法反映社會議題,更藉此對人性提出新的詮釋。
《假戲真作》
一位戲子以扮演各種角色維生,遇到了雖有萬貫家財、卻只希望找到心靈寄託的商人,以及只知道尋歡作樂的蠻橫國王。戲子盡了自己的責任,扮演雙方最希望他成為的角色,卻入戲太深,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猴賽雷》
故事靈感來自Hy. Mayer繪本《一隻猴子的自傳》,描述猴子從叢林進入人類世界的一場冒險。牠不僅穿上人的衣服、學人說話,竟然還參與選舉、踏入政壇!最終卻體悟「人類不是從猴子進化而來,反而是退化」,引發什麼是「文明」的省思。
《沒日沒夜》
改編自印度的「射日」傳說。劇中的孿生君王阿汗拔與阿通拔是太陽與火燄之神,不分日夜地用高熱光芒荼毒土地與人民,此時琵巴挺身而出,為了人民的生存反抗兩位殘暴的君王。雖然成功擊拜阿汗拔,但琵巴不願為王,只想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本書特色
1. 劇本中使用多種語言,並附加原文,呈現多元文化觀點。
2. 附有英文劇本,可供國外觀眾與讀者欣賞及演出。
作者簡介:
江譚佳彥(Chongtham Jayanta Meetei)
EX-亞洲劇團藝術總監。出生於印度東北方曼尼普爾邦(Manipur),因印度各地使用不同方言,使人民習於肢體語言的運用,也令他尤其關注身體和語言的表達及思考。於印度新德里國立戲劇學院(National School of Drama)獲得戲劇碩士學位,曾受聘為印度國家級演員。2001年赴新加坡跨文化劇場學院進修,2006年與林浿安於苗栗共創EX-亞洲劇團,結合亞洲古典、西方寫實、後現代的前衛肢體劇場等不同文化根源,轉化為當代劇場美學。在台創作的多部作品受邀巡迴海內外各藝術節且獲得許多獎項,如《島》、《赤鬼》、《馬頭人頭馬》等,《假戲真作》榮獲第九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節目。
克薛椎‧薩納加歐巴(Kshetri Sanajaoba)
印度曼尼普爾邦知名劇作家,自擔任高中教師時便已開始撰寫劇本,直至今日,創作劇本從未間斷,作品風格多元,包括荒謬劇、現代表現主義、神話故事題材的編撰、改寫等。薩納加歐巴在文學翻譯方面亦貢獻良多,為當地劇場翻譯、編寫許多西方英文文學作品,從1999到2001年連續獲得「州立文學貢獻獎」,以及印度劇作家的最大殊榮「Janmiguha文學貢獻獎」。他的作品風格反映社會現狀和小市民對於政局的無力感,刻劃人性及生活,透過文本,為個人主義和政府權勢的二元關係找到平衡。主要作品有:The Sun with No Shine、A Piece of Drama, a Piece of History、Let’s the Sun Rise。
劇團簡介
連結土地文化交流、開展多元劇場語彙、移轉身體表演美學
由畢業於新加坡「跨文化劇場學院」(Intercultural Theatre Institute)的劇場資深演員林浿安,以及畢業於印度新德里國立戲劇學院(National School of Drama, New Delhi),編、導、演皆備的台灣新住民藝術家江譚佳彥(Chongtham Jayanta Meetei),於苗栗共同成立。
「EX」的含意源自許多英文字彙的開頭,如:實驗(experiment)、交流(exchange)、探索(explore)等,代表能量的激發與轉移,「亞洲」則意味豐富的肢體語彙和文本隱喻。EX-亞洲劇團擅長將兩者融合,借用傳統元素,加以轉化變形,從土地文化出發,為當代劇場創造新的身體符號及寫意表演。
無論是西方經典、東方經典、口傳文學或繪本作品,劇團以風格化肢體表演、意象化視覺呈現、結合當代與傳統的跨時空對話、直指人性的普世價值等核心元素,提出當代劇場的新詮釋,為台灣劇場界帶來了獨樹一格的風格美學。如何藉由戲劇作品關注社會文化議題,以及如何在文本上「以肢體說故事」,更是劇團持續創作的原動力。
EX-亞洲劇團常年致力於跨文化劇場創作、探索多元劇場語彙,以及創新當代亞洲劇場美學。近年來有多齣製作入圍重要獎項,並受邀參演國際藝術節,是備受矚目、風格獨具,少數以多語言發展文本詮釋的劇團,為台灣劇場注入新血,建立起跨文化的交流平台。
得獎/受邀紀錄(2006-2016)
● 2006年創團作《我要上天的那一晚》受邀至2006上海亞洲當代戲劇季。
●《島》獲選第十四屆皇冠藝術節節目、第八屆台新藝術獎提名。
●《假戲真作》榮獲第九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節目,受邀至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苗北藝文中心開幕試營運系列活動、2012高雄衛武營玩劇節、印度第十五屆國家戲劇節、英國2013世界劇場設計展演出。
● 亞洲創意實驗室No.1:《隔離嘅大母雞》獲第三屆臺北藝穗節「大家都滿意
獎」、第九屆台新藝術獎提名。
●《沒日沒夜》獲選兩廳院新點子劇展、民國100年苗栗燈節邀演。
●《百年復甦》獲第十屆台新藝術獎提名。
●《猴賽雷》獲第十一屆台新藝術獎提名,2012苗栗國際藝術季、2013嘉義表演藝術中心邀演,台南文化中心國際廳原生劇場巡演。
●《喵與鳥》2013年啟動苗栗縣十八鄉鎮「藝起十八相見」走演計畫,已演出二十餘場(仍在進行中)。
●《赤鬼》參演2013臺北藝術節、第十二屆台新藝術獎提名。
●《齊格飛》於2014年受黑眼睛跨劇團之邀,參與國藝會第四屆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專案「華格納革命指環」演出。
●《婚姻1/2》參與2014年國光劇場「小劇場‧大夢想II」系列演出。
●《馬頭人頭馬》獲選2015臺南藝術節「臺灣精湛」系列節目、2015 ACT上海當代戲劇節邀演。
●《聲外之音》受邀至2016印度阿希瓦德國際戲劇節。
譯者簡介:
白斐嵐
台大外文系學士,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戲劇碩士。曾任《藝術之島——台灣當代藝術名人錄》英文編輯,翻譯作品包括《身心合一:後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跨文化演技》(合譯)、EX-亞洲劇團《假戲真作》、電影《絕命派對》、《靈魂的旅程》與《過去的樣子,未來的樣子:莎賓娜費洛奇作品集》、北美館《帕克特 X 藝術家》特展專刊、《你的品牌夠OPEN嗎?》。《表演藝術》雜誌與《表演藝術評論台》網站特約撰稿。2010年以《從侷限到無限,從瞬間到永恆》一文獲得國藝會藝評獎首獎。
薩高任‧桑拿通巴‧辛(Sagolsem Sanatomba Singh)
印度知名翻譯家,將《沒日沒夜》劇本以曼尼普爾文譯為英文。於2012年獲得康格蘭陸海紀念卓越獎(Kanglam Luk Hoi Meritorious Award for PGDCA),現於曼尼普爾邦警察電訊組織擔任助理副督察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