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為書,卦、爻、彖、象之義備,而天地萬物之情見,聖人之憂天下來世其至矣。 ——朱熹
早在漢代便列為《五經》之首的《周易》,可說是理解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最核心的經典,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仍為各方所重視。南宋朱熹所撰《周易本義》,注解簡明扼要,義理精到,在易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凡治《易》者幾無人不讀,成書數百年來廣受學者肯定。
「大安古典新刊」為服務讀者,以世傳普及的四卷本為底,書末附以《易贊》五首、《筮儀》一篇,又增列《卦歌》等部分,無論是作為教學課本,或是用於自修閱讀,都能令讀者滿意。
作者簡介:
宋.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滄州病叟、雲谷老人,諡文,又稱朱文公。自幼聰穎,南宋高宗紹興十八年(1148)中進士第,爾後四十多年間,為官從政約略九年,其餘時間均用於講學、著述。一生著作豐碩,清代收入《四庫全書》者即有四十部,其中《四書章句集注》、《詩集傳》、《周易本義》為明、清科舉重要參考書籍,對後世儒者的影響無人能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