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4.5顆星好評、《華爾街日報》《出版家周刊》《華盛頓郵報》盛讚★
從懼高到怕黑,從鬧鬼地帶到犯罪天堂
解密總是讓你我心驚膽跳的內在機制
一趟令人大起雞皮疙瘩、卻又深陷其中的恐懼心理學之旅!
什麼事情會令你感到恐懼?
一個人走夜路、從身邊飛過的蟑螂,還是遠方模糊的人影?
然而我們又為什麼愛看恐怖片、玩雲霄飛車、去鬼屋探險,
偏要讓自己嚇破膽?
究竟哪些因子左右了我們的恐懼?
恐懼又如何反映出不為人知的自己?
恐懼的背後,有著令人又愛又恨的謎團,
既令我們避之唯恐不及,卻又情不自禁深受吸引!
一名任職於美國著名鬼屋ScareHouse的恐懼社會學家,
為了探討人性中的恐懼之謎,並鑽研如何讓鬼屋的恐怖更上層樓,
造訪了世界各地的駭人景點,
包括在紐約116層高樓的邊緣漫步,在日本的自殺森林裡探險,
在廢棄的監獄過夜,被銬上手銬在漆黑的坑道裡爬行……
從這些震撼的經歷中,逐一探索這些恐懼如何觸發我們的生理機制,
又如何觸動我們的心理感知,
恐懼造成的刺激又如何帶來不可思議的愉悅──
◆與其他人一起參與,會讓恐懼的效果加乘
看著牙醫鑽別人牙齒時,自己也會感覺到椎心之痛,
與他人一起乘坐雲霄飛車、觀看恐怖電影時,
更會被其他人的嘶吼、尖叫與淚水,被推上恐怖的高峰!
◆破壞平衡機制,讓我們的全身器官處於不確定
刺激性遊樂設施透過重力加速度、擾亂方向和平衡,
讓我們的身體感到困惑而發出警報,
進而產生暈眩感、失重感、內臟「下墜感」等恐慌發毛的感受。
◆恐怖谷理論:像人像到一個程度,就會讓人反感害怕
我們喜歡絨毛玩具、機器人這些與我們相像的事物,
並容易向它們投射情感;
但是當它們像人像到某個特定程度之後,
我們的大腦就會產生反感、逃避甚至恐懼!
作者簡介:
瑪姬‧克爾(Margee Kerr)
恐懼社會學家,於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目前在該校任教。她是美國國內公認的鬼屋專家,於知名鬼屋ScareHouse從業多年,研究如何讓鬼屋變得更加恐怖與吸引人。她是美國首位測量真實恐懼的合作研究者,針對大腦與身體在現實生活中面臨威脅時如何反應,蒐集資料並加以分析。
TED Ed影片:http://ed.ted.com/lessons/why-do-we-like-to-scare-ourselves-margee-kerr
作者個人網站: http://www.margeekerr.com/
譯者簡介:
蕭美惠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前稱西洋語文學系),從事新聞及翻譯二十餘年,曾獲吳舜文新聞深度報導獎,譯作包括《成為賈伯斯》、《經濟發展理論》、《翻動世界的Google》、《透明社會》等數十本。
林奕伶
自由譯者,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編譯,國際通訊社財經新聞編譯。譯有《人體素描聖經》、《行動思維時代》、《訂價背後的心理學》、《真希望我第一次買股票就知道這些事》、《FBI教你讀心術》等書。
楊琇玲
美國Drexel University創造性藝術治療所舞蹈治療碩士,美國舞蹈治療學會註冊認證具督導資格之高階舞蹈治療師。合譯:《背叛:最不能碰觸的真相》、《瑜伽的科學》、《正念的感官覺醒》,審訂《曼德拉A–Z:馬迪巴的多面人生》。
陳筱宛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研究院比較教育碩士。曾任職出版社,現為專職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