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 | 拾書所

清明上河圖

$ 352 元 原價 400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


玩味不一樣的《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帶你穿越時空,深入了解北宋的庶民百態、商業貿易、穿著服飾、民情風俗、建築樣式、傢具器物、交通工具,體驗宋代的慢活生活。

◎中國書畫的全盛時期,面對歷史上熱愛書畫的帝王宋徽宗,隱身於翰林書畫院的儒生畫師張擇端,如何用一幅畫提出盛世諍言?

◎北宋汴京城的最後一瞥,宋代文明頂峰的手繪圖像,九百年來無數的帝王、文人看著這幅畫落淚,悵然之情無法忘懷。

【本書重點】
◎ 主題完整呈現:依據畫家張擇端設定的題材性質將〈清明上河圖〉分為四十個區域,展開全面性的解讀,深入畫中的各個角落、探索每一個人物的心情故事。

◎ 結構區段分明:本書依圖畫結構將全畫分成三卷--由城郊農村閒情,渡過繁忙汴河漕運經歷虹橋事件,進入熱鬧京城市集,讓讀者對全畫有脈絡性的了解。

◎風情細膩刻畫:深刻描寫畫中每一個人物動作與內心狀態, 分析器物、建築與舟車構造,並引宋代詩詞、文史材料參證,讓汴京城市風光重現眼前。


〈清明上河圖〉為北宋張擇端所繪,圖為絹本,淡著色,長528公分,高24.8公分。「清明」為清明節之意,「上河」為當時習俗,人們於清明祭掃祖墳之後登臨上橋,臨風顧盼京城與汴河之美,或遊逛飲食於橋上攤販、橋畔河市,便是所謂的「清明上河」。畫中可以看到許多清明節的習俗,如「王家紙馬店」前的紙紮樓閣、城外楊柳雜花裝簇轎頂的掃墓隊伍、橋頭數家販賣泥人黃胖的攤販、還有掃墓歸來後於城中聚飲的景象,都與《東京夢華錄》所描述之北宋宣和年間汴京的清明風俗相為表裏,是宋代風俗畫的傳世鉅作。

本書希望以如實的態度,將〈清明上河圖〉的內涵與美,真實地陳述與展現,讓讀者可以藉由文字的描述與圖畫的欣賞,感受九百多年前描繪北宋汴京城的繪畫之美,並體會畫家張擇端在構圖上、思想上的用心。我們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深入淺出為全畫作鉅細靡遺的詮釋,盡量讓本書解讀符合於北宋真實原貌。

全書的編排先以〈清明上河圖傳世的歷史價值〉、〈北宋翰林圖畫院與畫師張擇端〉、〈北宋時期汴京城與汴河漕運〉三篇文章,對〈清明上河圖〉的內容、流傳、作者、時代背景作概括式的論述,讓讀者對全畫有全面性的認識。全書末以〈結語〉分析全畫技法與內涵,讓讀者更能領會畫家張擇端的用心,附上參考資料,以表示書苑對全書內容來源的慎重,以及不敢掠人之美的態度。

書中主要內容是對長卷圖面的介紹,依背景主題將全畫由右到左分成三卷,〈綠意盎然的城郊閒情〉、〈忙碌的汴河漕運〉、〈繁華的汴京城〉,並將〈清明上河圖〉以性質區分為四十個區域,文章開頭皆有一張打光聚焦的縮圖讓讀者知道本篇所描寫的位置,內文中深入描寫的地方則配上小區塊放大圖,讓讀者可以仔細觀察畫中每一個人物、每一個角落。

書內引用資料的取材以同一時期描述北宋徽宗崇寧到宣和(西元1102-1125)年間北宋汴京的《東京夢華錄》為主要參考依據,並以宋代史書、宋人筆記、宋代詩詞深入闡述圖畫中的人、事、物,期許能契合圖旨。而專業構件則以專業書籍為參考,《營造法式》比對畫中建築結構,《天工開物》揣摩畫中船隻構造,《宋史‧輿服志》推演當時車式、轎子、服飾,《東京夢華錄》考察民情風俗與京城地理方位,再佐以當代對〈清明上河圖〉的研究書籍與論文,希望帶給讀者全面而真實的解讀。

一代界畫大師張擇端為我們留下了北宋都城形象的第一手資料,商業貿易、穿著服飾、民情風俗、建築樣式、家具器物、交通工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參考價值。而其豐富的人文內涵、人道情懷也使這幅畫得以再三品味,越是細讀、越能體會畫家的用心,給人一種餘韻猶存、意猶未盡之感。故其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被奉為經典之作,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被譽為「中華第一神品」。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展卷細品〈清明上河圖〉,依然令人讚嘆動容,此幅世代廣為流傳的名畫,歷經戰爭紛擾、朝代更迭、世事變遷,仍屹立世間,偉大的畫作永遠能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達到不朽,展現人類美學文化的普世價值。

〈清明上河圖〉雖然並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描繪京城的圖畫,但卻是美術史上保留最完整的汴京風俗人情畫,從本書的圖文解構式析述與平實趣味的介紹中,得以一窺北宋黃金時期汴京城之真實風貌,撫今追昔,天行書苑以現代科技電子書,製作編輯北宋畫師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期盼這一代中國人不斷與傳統對話,融合古今,在經典中創造藝術的新時代里程碑,進而分享於全球,讓世人共享中華藝術之美好。

作者簡介:

黃秀蘭
作者於2011年開設天行書苑,以文史法律基礎接觸禪修、研讀易理、修習佛法,建創經典網路平台,深耕中國傳統經典,探索文化藝術名家作品,希望透過《清明上河圖》的解構與析述,以現代數位科技呈現中國古代美好的生活方式,與世人分享之。

張幃超
張幃超,字貞乾,號道明子,1986年出生於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現任天行書苑編輯。自幼茹素,熱愛中華文化,也喜愛植花弄草,就讀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期間修畢四書五經,閱覽諸子百家與中西哲學。畢業後,即投入國中的國文科教學工作,教學中體會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希望能藉由編輯傳統經典,加深對經典的認識與詮釋,也期待利用網站和電子書,將中國傳統文史經典透過現代的詮釋傳播於全球。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