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建築師,那又如何?: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的藝術革命與波瀾人生 | 拾書所

我是建築師,那又如何?: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的藝術革命與波瀾人生

$ 598 元 原價 680

「打造一棟建築物,一開始,我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如果我了然自己去向何方,我肯定就不會去做了。」--法蘭克‧蓋瑞


逾80年迭宕人生,一場場精采的建築戰役,藝術×經濟×政治的角力
不管你喜不喜歡他,所有人都能學習――展現最大創造力又堅持自我

● 人人都想要一座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當一個人成為「名牌」,蓋瑞告訴我們「成功為何比失敗更難應付」
● 快坍塌的扭曲感,一坨等著被清走的金屬垃圾,蓋瑞如何大膽詮釋「施工中的建築比完工的建築好看」
● 政治引發美學風暴,難容於非正統的MIT科學家,想用設計師名字來賺錢的業主,蓋瑞怎麼體現「建築師=藝術家+經濟學家+政治家……」
● 蓋瑞愛極了萊特卻又不喜歡萊特,面對總是被相提並論的前輩大師,一個創作者如何承繼傳統又擺脫影響

★首部解讀蓋瑞一生與作品之作,深入記述一位工人之子如何成為原創力卓越的建築大師的生命歷程
★近距離觀察蓋瑞的建築之道和極其複雜的性格,揭露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知識最豐富的蓋瑞迷也將驚訝連連
★收錄8頁彩圖和逾60張珍貴私人照片及建築作品圖片
★專業審訂――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徐明松

【好評推薦】
邱浩修 東海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施植明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
夏鑄九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曾成德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所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楊恩達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創辦人
鄭泰昇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系主任
聶永真 設計師
顏忠賢 實踐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
龔書章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打造一棟建築物,一開始,我不知道結果會如何。
如果我了然自己去向何方,我肯定就不會去做了。」--法蘭克‧蓋瑞

他的建築物超越了他自己的故事,
如同任何偉大的藝術家、作曲家、作家或影片製作人的作品,
往往超越他本身的故事一般。
所有藝術作品都誕生自創作者的生命,
可是其中最傑出的作品擁有一種根本的力量,帶領我們轉向內在,
繼而將這些作品所傳達的內容,內化成我們自己的體驗。
蓋瑞的建築引發各種解讀,
這些解讀對我們自身的生命和感受所帶來的啟示,
就像對法蘭克‧蓋瑞的一樣深遠。

普立茲傑出評論獎得主保羅‧高柏格的精采大作:寫下這個時代無疑最負盛名的建築師法蘭克‧蓋瑞一生的波瀾與作品,探索細緻入微,刻畫引人入勝。第一本完整版重量級蓋瑞傳記,紀錄一位幾乎獨力轉變了當代建築的男人,嚴謹地呈現與評價他以革新手法應用建材、設計及形式的超前創作;蓋瑞亦名列史上罕見的建築師之一,既是評論家眼中所推崇的創意、前衛力量,又是備受一般民眾愛戴的知名人物。

本書一刀未剪地呈現蓋瑞所有的作品,從早期利用合板及圍籬鋼絲網建造的住宅、魚型照明燈,到近期功成名遂的建案,如玻璃帆下壯觀的巴黎路易威登基金會美術館。書中描寫到蓋瑞整修自宅背後的故事,傳統與不凡的組合引起鄰居的反感,卻振奮了全世界;並且追溯蓋瑞如何踏上西班牙,設計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以神來一筆的渦旋式鈦構造物,讓沒落的城市起死回生,成為熱門觀光景點。本書也詳解迪士尼音樂廳一案的來龍去脈,蓋瑞花費十六年苦苦追尋,最後終於為洛杉磯愛樂交響樂團打造出外觀優美、聲學設計超群的家。

儘管關於蓋瑞建築作品的著作眾多,蓋瑞的人生故事卻從未以完整樣貌公開。這本書引領我們認識:蓋瑞的猶太移民家庭背景,多倫多藍領家庭的童年,在外婆家廚房地板玩木塊的許多時光,跟著家人移居洛杉磯的青少年時期,以及後來如何意外進入建築學院就讀。最重要的是,本書在介紹與評賞蓋瑞畢生作品的同時,一併回顧了他的生活歷練,包括從軍和就讀哈佛的日子,長年與心理醫師的關係以及其對工作的影響,還有他的兩次婚姻和四個孩子。而針對蓋瑞精心雕琢的人格特色,亦加以著墨剖析,隨和親切的「唉唷~真的沒什麼」背後,隱藏的是強烈尖銳的企圖心。此外,更進一步探索蓋瑞與洛杉磯的關係,以及這個廣納外來藝術創作者的城市,如何在蓋瑞的成長期賦予自由的力量,促使他實踐足以奠定奇才風格的創新。書末,論及蓋瑞對使用科技的熱衷,不單是為了改變建築物的形色,更是為了改善建築專業整體的實務操作。

本書是對建築大師法蘭克‧蓋瑞的全面觀察,亦是這位創新天才近距離的人物特寫,就許多方面來說,堪稱二十一世紀建築環境的英雄事蹟錄。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思考建築物可否成為永久藝術之際,腦中浮現的第一號人物就是蓋瑞,而這是他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

作者簡介:

保羅‧高柏格Paul Goldberger

自《紐約時報》展開職業生涯,為該報撰寫建築評論而獲頒普立茲傑出評論獎,其後為《紐約客》撰寫建築評論十五年,現為《浮華世界》雜誌特約編輯。著作眾多,近期作品包括《建築為何重要》(Why Architecture Matters)、《建造與拆毀》(Building Up and Tearing Down: Reflections on the Age of Architecture)及《從零打造》(Up from Zero)。任教於新學院(The New School),於美國各地頻繁演講,討論建築、設計、歷史建築保存及城市。與妻子蘇珊‧所羅門(Susan Solomon)定居紐約市。
www.paulgoldberger.com

譯者簡介:

蘇楓雅

墨爾本大學文學學士,曾工作旅居日本三年,曾任天下文化編輯、大小創意智識編輯、泰奧揚森特展企劃、群傳媒電子書商品部資深經理。譯有《死人的生活》、《半農半X的生活》、《碎碎念就能學好英文》、《環繞世界的小鴨艦隊》、《Frank Gehry談藝術設計X建築人生》等書。熱愛文字與旅行,崇尚天然生活。現居墨爾本。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