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則則的故事,
要學習聽故事,也要學習講故事,
這樣的人生才有詩意,也才有思想。
知名波蘭導演奇士勞斯基逝世轉眼已二十週年。其最著名的「三色」電影《藍》、《白》、《紅》,奠定了他在影壇的不朽地位,更是他留給世人的天鵝之歌,道盡了向現代西方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所發出的根本提問。其實,早在「三色」電影之前的《十誡》影集系列,已經蘊含了其豐富深邃的核心思想。若不理解《十誡》,就無法明白奇士勞斯基透過電影藝術,展露出他對生命的凝視入微,以及對「十誡」精神的深切關注。
《十誡》雖以聖經「十誡」作為藍本,奇士勞斯基卻不把它視之為教條來理解,反倒設定貼近日常的敘事情境來重述古老誡命,精準地呈現出誡命的本質──「愛」。本書作者即是帶著這樣的理解,對《十誡》進行神學詮釋,向心中唯一鍾愛的神學美學家致敬與致謝,不僅帶我們聆聽故事中真實生活的人們及其面臨的掙扎與眼淚,更凝視他們如何在偶遇與命運的辯證之下,進行艱難的倫理抉擇,從而理解往往我們視而不見的聖經「十誡」,如何與自身的生命故事緊密交織,甚至生死攸關。
作者簡介:
曾慶豹
蕉風椰雨的馬來西亞是其故土,一九八五年離鄉赴台。接受過歷史與哲學的訓練,喜好神學專著之閱讀,於國立台灣大學獲哲學博士,學術專長為宗教哲學、基督宗教神學、政治哲學、詮釋學、中國基督宗教史。曾任哈佛大學訪問學者、香港漢語基督教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等。目前任教於輔仁大學哲學系。
著作豐富,曾以《上帝、關係與言說──批判神學與神學的批判》與《上帝的愚拙與聰明的人》,兩度獲得湯清基督教文藝獎。推動劃時代「漢語基督教經典文庫集成」的出版計畫,並擔任主編。
愛好思想,但熱情不只展現在學界和文字工作上,另有其返璞歸真的一面,曾擔任教會兒童主日學老師,為孩子們說故事。善於捕捉孩子的視角,期待成人們在現世的社會也能看見天國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