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美學或法哲學,其思想的精髓皆是「類」。
荀子是先秦儒家之集大成者,唐宋之後飽受誤解,地位一落千丈。本書希望讓荀子思想的精華重見天日。全書共分三部分,包括「類的自覺」、「類的本質」、「類的生活」,每部分含三章,共九章,以「類」的概念貫串各章,分別探討荀子與儒家的宗教性問題、荀子與《易傳》、《中庸》的系譜關係、荀子思想中的性惡說、公共理性與公共感性的相關問題,以及禮、樂、法作為「類的生活」如何實現荀子的王制理想。並運用黑格爾──馬克思學派的美學、維柯與赫德的民族詩學的思想資源,從中西匯通的美學語境彰顯荀子思想的精華。
作者簡介:
陳昭瑛
1957年生,父親臺灣嘉義民雄人,母親臺南市人。臺灣大學中文系學士、哲學研究所碩士、外文研究所比較文學博士。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臺大儒學研討會召集人。曾任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人(1998-1999)、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短期客座教授(2002年4月)。曾獲第二屆五四文藝評論獎(1999)、臺灣大學教學優良獎(2006、2010、2014)、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2016)。
著有小說集《江山有待》(1980)、《臺灣詩選注》(1996)、《臺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1998)、《臺灣與傳統文化》(1999)、《臺灣儒學:起源、發展與轉化》(2000)、《儒家美學與經典詮釋》(2005),譯注馬庫色《美學的面相》(1987),另著有馬克思主義美學論文多篇及東亞儒學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