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到盡處,看見光:臺中政治受難者暨相關人士口訪紀錄 | 拾書所

黯到盡處,看見光:臺中政治受難者暨相關人士口訪紀錄

$ 308 元 原價 350

◎十五則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沉痛證言,以及影音故事,用自己的肉身靈魂,建造希望的島嶼……

◎透過訪談、錄音、撰稿、攝影等工作,收錄15則白色恐怖受難者的故事,寫下受難者及其親友的見證。
◎15則受難者皆為臺中人士,所涉及案件包括基隆中學事件、大甲案、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顏錦華叛亂案、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廖學銳案、竹子山武裝基地叛亂賴添印案等等。
◎隨書附贈15則白色恐怖受案者故事影音光碟。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大力支持,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年度力作!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出版「白色恐怖受害者口述歷史」第二本轉型正義專書。

呂赫若 盧伯毅 劉 明 張如松 陳坤良 邱樹南 林東山 林祿山 林武河
陳煜樞 蔡伯壎 廖學庚 黃金島 李森榮 林明永 林家田 李明憲
臺中政治受難者暨相關人士口訪紀錄 附贈十五則政治受難者故事影音光碟

用自己的肉身靈魂,建造希望的島嶼

失蹤的「臺灣第一才子」呂赫若,逃亡異鄉四十載的盧伯毅
仗義疏財惹禍的劉明
魂魄歸地的張如松、陳坤良、邱樹南
兩代三人坐牢四十年的林東山、林祿山、林武河
學國語入監的陳煜樞,謝雪紅啟迪思潮的蔡伯壎
抑鬱終生的廖學庚,率領民軍作戰的黃金島
一張紙條關10年的李森榮,計畫挾持軍艦的林明永
議論時局繫獄的林家田,黨外小子到國會議員的李明憲

十五則白色恐怖的沉痛證言,每一則都透露著暴力的荒謬
每一段人生都沾染鮮血與淚水,每一句呼喊都是對殘暴政權的控訴
走過漫漫長夜,初露微光,臺灣正迎向著希望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0507720.pdf

作者簡介:

楊翠 總顧問

1962年,臺中人,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理事、「楊逵文教協會」理事長。創作以散文與文化評論見長,研究領域包含臺灣文學、臺灣婦女史、性別文化研究。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學術論文《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二二八口述歷史《孤寂煎熬四十五年》,以及臺灣文史研究論文近三十篇,並參與編纂《臺中縣文學發展史》、《彰化縣文學發展史》、《臺中文學史》、《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

陳彥斌 主編

南投中寮人,長居臺中逾三十年。曾任自立晚報記者暨特派員,望春風電臺臺長、臺灣日報採訪中心主任、國家文化總會中部辦公室執行長、行政院《文化視窗》月刊主編、台中市新文化協會理事長,及立委林佳龍服務團隊執行長、顧問。著有《填補地球裂縫的人》,發行《臺中風華》,主編《走讀雲林》、《講予全世界聽》、《臺中媽祖蔭臺灣》、《因為黑暗,所以我們穿越》等。現任:台中市新文化協會執行長(2016)。

本書執筆撰稿人(按篇名順序)

魏吟冰

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畢業,前自立晚報記者。離開採訪崗位約20年,近幾年偶有機會參與口訪,願為值得記錄的題材持續付出心力。

洪碧梧

彰化人,畢業於東海大學中文系,目前為台中市新文化協會行政專員,身為解嚴後世代,正在追尋臺灣史的道路奔跑。

李盈萱

高雄人,秉持著臺灣人不能不會說臺語,更不能不了解臺灣歷史的想法,大學畢業後馬上再轉攻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希望未來能搶救更多的臺灣史。

曹欽榮

1953年生,畢業於北藝大博物館研究所,1988年創台灣遊藝設計公司至今,參與規劃臺北二二八紀念館、綠島人權園區,出版多本口述專書,長期關注轉型正義、社會議題。

張慶宗

世居大甲社尾人,小學老師退休,專研大甲歷史,著有《鎮瀾宮誌》、《大甲貞節媽的故事》、《大甲鎮志。開墾篇》,曾與陳炘、郭明哲家族為鄰親。

鄭進興

1957年生於臺中市。從事新聞採訪工作將近三十年,曾任聯合報、中國時報記者和雜誌社記者。

廖建超

南投人,輔仁大學經濟系、輔系生命科學系畢業。原本任職南科奇美電,近來專心投入社會運動。希望將來臺灣成為愛和平、重人權的民主國家。

鄭承欣

來自澎湖馬公,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畢業。曾任國中代課老師,現以雍正年間,大肚溪南北岸泉漳械鬥為舞台,穿插邵族骨宗事件,正在著手寫作大河小說《百年之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