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自傳 | 拾書所

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自傳

$ 316 元 原價 400

愛與痛佔據了阿布拉莫維奇生命的重要部分。
她繼承母親「穿牆」般的意志,超越身體與精神的極限,
拋出生命議題邀請觀看者共同參與、思索。


你以為你會從地球的邊緣墜落,結果你發現了新大陸。

「我必須把自己丟入這種狀況之中,給我自己帶來這麼大的情感傷痛,才能擺脫這一切,才能把他從我的生命中驅除。而我確實這麼做了⋯⋯在那一刻我不再喜歡他的氣味。而當我不再喜歡他的氣味以後,一切都結束了。」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 1946-)再度選擇以疼痛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只是這次不是明刀明槍的藝術表演,而是要離開她的情人,也是她藝術上的合作伙伴烏雷(Ulay)。這本自傳的心臟是一齣歌劇般的愛情故事,而他們的故事終於在中國長城畫下戲劇性的句點。

愛與痛一直佔據了阿布拉莫維奇生命的重要部分,父親離家出走,與別個女人另組家庭;她那當過解放軍、有嚴重潔癖的母親,從不曾親過或擁抱過她,以斯巴達方式進行管教與精神控制。當阿布拉莫維奇將躋身國際藝術家行列時,她還是得遵守每晚十點回家的宵禁。她才剛用刀割自己、用火燒自己,但這些都得在晚上十點前完成。

阿布拉莫維奇以身體作為媒介,進行各種觸目驚心的表演,挑戰了社會認知。「我體驗到了絕對的自由——我感到自己的身體毫無束縛、毫無限度;痛楚一點也不重要,什麼都不重要⋯⋯那一刻我知道我找到了自己的媒介。沒有任何繪畫、或是我能夠做出來的物件曾帶給我這樣的感受。」她繼承母親「穿牆」般的意志,超越身體與精神的極限,拋出生命議題邀請觀看者共同參與、思索。

選擇自殘的表演方式,不代表她無所畏懼,恰恰相反,但是「去做我感到害怕的事、去做我不懂的事、去沒有人到達過的領域。如果你用同樣的方式去做事,不斷地重複自己,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阿布拉莫維奇的故事時而觸動人心、時而轟轟烈烈,帶有冷冷的幽默,道出了一段將自己推向恐懼、痛苦、筋疲力盡的極限,所成就的無人能敵的藝術事業;以及追求情感與靈性轉化、絕不妥協的危險旅程。本書就是一個傑出的表演,清晰有力地描述了一名超凡藝術家的傳奇人生。


*本書為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自傳。
*本書有「三個瑪莉娜」:戰士的、靈性的,還有狗屁一樣的瑪莉娜,這部自傳是她50年以來最赤裸、最疼痛的自我審視。
*斯巴達式軍人家庭長大,紀律比愛重要;意志力造就了她的藝術生涯,渴求愛影響了她的人生。
*昔日與同是藝術家的情人共同創作,又戲劇性地分手;在表演現場再度重逢彷彿宣告和解,然而最終還是要對薄公堂;六十歲時再次被另一個藝術家情人背叛,終於醒悟「藝術家應該避免愛上另一名藝術家」。
*她的《藝術家在現場》於2010年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創下開館以來觀展人次的最高紀錄。她的「阿布拉莫維奇方法」如可讓她成就每次長延時的表演藝術、連Lady Gaga都成為她的學生?
*全球售出13種語文版本
*獲得2016年《書目雜誌》年度好書(Booklist Editors' Choice)、亞馬遜當月選書
*2014年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作者簡介:

Marina Abramović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成長於戰後狄托掌權時期的南斯拉夫,自1970年代初在貝爾格勒的藝術生涯剛起步時,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便是將表演作為一種視覺藝術的先驅。1997年威尼斯雙年獎,她憑著影片裝置搭配表演的《巴爾幹的巴洛克》贏得了金獅獎最佳藝術家。2008年因為她對於藝術史的貢獻而獲得奧地利總司令十字勳章。2013年法國文化部長也贈與她藝術及文學勳章的軍官勳位殊榮。除了大大小小獎項以外,阿布拉莫維奇也取得了世界各地學院機構的榮譽博士學位。
阿布拉莫維奇成立了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學院(MAI),一個供非物質與長時間藝術與各領域思想家協作的新機會平台。與希臘非營利藝術組織(NEON)協同合作的「合而為一」(As One),於雅典貝納基博物館(Benaki)展出,是至今學院努力的成果最完整的展現。

譯者簡介:

蘇文君
文藻外語學院畢業,現就讀師大翻譯研究所會議口譯組,從事口筆譯工作。興趣是無時無刻與人打招呼⋯⋯「Hi 讀者們」。熱愛電影,喜歡Louis C.K.,iTunes選了shuffle模式還是會一直跳歌。譯有《動物也瘋狂:動物精神創傷與復元的故事》。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