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管理學:學而篇○三(生命的認知與修持) | 拾書所

新管理學:學而篇○三(生命的認知與修持)

$ 370 元 原價 420

我管得了自己嗎?我認識自己的身體嗎?我知道病從何來嗎?
我認識自己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嗎?
我真的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嗎?我認識創意思想的升進與緣起嗎?
這一切生命的問題皆因我而有
所以我必須自己學會找到答案
並且自己解決生命的認知與修持

《新管理學》系列是時習堂叢書,書名由國學大師南懷瑾命名,透過其學生登琨艷的指導、見證者的學習歷程紀錄,讀者可以一起學習如何管理自己的身心,從管理自己的言行舉止開始,管理自己的起心動念,不使惡念升起,多施善行。
「新管理學」是一門自己從心性出發,用心管理自己言行舉止之生命修養的實踐科學。中華文化儒、釋、道三家早已融和,現代人完全可以透過自我學習與實踐,認識生命的真諦;而明白了生命的本質,進而明白外在的世界,才能真正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

《新管理學》規劃有「學而篇」與「時習篇」,篇名來自《論語》的〈學而第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時習的意思就是學了之後,要自己不忘時時修習,實證到自己身心喜悅的境地,自然習慣並喜歡上自我繼續精進修習。
這道理也與曾子講的修身一致:「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已。」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新管理學:學而篇○三》的內容,雖然也還都是初學者的「學而篇」,文辭依然生澀,……但見其內容與質樸記述個人因學習修養而改善,與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日漸興趣與認識……人類歷史上並沒有如此大量而豐富的生命真實修養的心得記述,而這些人絕大部份是無宗教信仰者,甚至有的連南懷瑾老師的著述都沒有讀過,只是對傳統文化修學因緣的開始。

延伸閱讀:
時習堂編,《新管理學:生命的認知與修持(附時習堂修習紀錄光碟 1 片)》

作者簡介:

嚴志鵬
1971年生。1996年臺灣淡江大學水資源環境工系畢業。1996年美國加州遊學。1997年仁信證券產業分析員。2000年美國舊金山大學企業管理碩士班畢業。2001年臺灣特力集團財務管理主管。2012年曼都髮型中國財務長。2012年開始學習修養。2015年上海雍洋居商貿人資財務長。2015年中國膳魔師家庭製品營運總監。

鄭正雄
1964年生。1986年臺北工專工業設計科家具設計組畢業。2000年臺灣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藝術碩士。2001年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兼任助理教授及副教授。2004年臺灣經濟部工業局優良產品設計獎及臺灣精品獎累計獲獎五十餘項。2008年德國if產品設計獎及美國IDEA工業設計獎。2009年臺灣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博士候選人。2010年臺灣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助理教授。2012年著作《辦公環境史初探》。2013年開始學習修養。

林政賢
1976年生。2001年任教臺灣國立體育大學。2004年雅典奧運射箭項目男子隊教
練入選全國十大傑出教練。2005年國立體育大學教練研究所畢業。2008年北京
奧運射箭項目男子隊教練。2014年獲聘為2016里約奧運射箭項目運科委員。2014
年開始學習修養。

張皓珺
1985年生。2003年進入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學習。2007年中央美術學院第六工作室視覺傳達專業畢業。2008年任職於聯無限網路科技有限公司。2009年任職於青花痣設計工作室。2011年任職於正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014年參加甲午春二嵩陽寺修習營開始學習修養。

編者簡介:
時習堂
2010年4月,依南師所囑開始籌劃農林工技術職業學校
2012年4月,南師命名之農工技術實踐學院於嵩山會善寺正式開學
2013年9月,農工技術實踐學院於太湖廟港冠名時習堂
2013年10月,杭州中印庵修習營、臺北時習堂成立
2014年10月,花蓮修習營、北京王府時習堂成立
2014年7月,加德滿都時習堂成立
2015年4月,京城修習營成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