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小城三部曲套書 | 拾書所

河畔小城三部曲套書

$ 570 元 原價 760



將小城裡的人情世故、風俗景物與庶民生活化為豐富精采的情節,
其魅力就像一杯接著一杯,無法自拔的捷克啤酒。


★最有捷克味的捷克作家赫拉巴爾:「我的作品實際上是我生活的注釋。」
★與《過於喧囂的孤獨》同時期完成的回憶錄小說
★赫拉巴爾逝世二十週年紀念版


一九七〇年代,捷克時局動盪,赫拉巴爾在艱難的環境下,寫出最富田園詩風格、反映他幸福童年、故鄉與父母、佩平伯父的回憶錄小說:《剪掉辮子的女人》、《甜甜的憂傷》、《時光靜止的小城》。一九八七年,赫拉巴爾將這三本書命名為【河畔小城三部曲】。

河畔小城是位於易北河畔、布拉格東邊的寧布卡城。赫拉巴爾與繼父弗蘭欽、母親瑪麗與弟弟在一九一九年搬到寧布卡城定居,是赫拉巴爾的第二個故鄉。【河畔小城三部曲】所描寫的就是他們一家人居住在寧布卡那段時日的生活日常:

《剪掉辮子的女人》:擔任啤酒廠經理的弗蘭欽行事沉穩,與外向開朗、熱愛表演的瑪麗,感情融洽,互動親密。當大嗓門、又我行我素的佩平伯父搬來住之後,原本就個性不羈的瑪麗,彷彿找到知音般,兩人到處闖禍,為一家人的生活帶來更多的驚奇與意外。

《甜甜的憂傷》:懷抱水手夢的少年赫拉巴爾,竟偷教堂的信徒捐獻金,想模仿水手找人在身上刺青;長大後成為人人景仰的作家,小時候的作文〈我的志願〉卻寫長大想要當遊民……年幼時的赫拉巴爾還有哪些頑童行徑?

《時光靜止的小城》:年輕時在布拉格開化妝品店、二次戰後被迫搬離啤酒廠、住在自己設計的河畔小屋……當瑪麗在養老院眺望住了一輩子的小城時,往事也歷歷在目。儘管人事已非,但景致不變的小城彷彿可讓時光留駐。

赫拉巴爾用其鑽石孔眼般的觀察力,將小城裡的人情世故、風俗景物與庶民生活化為豐富精采的情節。其文字魅力也如讓人一杯接一杯,沉醉其中,無法自拔的捷克啤酒。

作者簡介: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 1914~1997)是20世紀下半葉捷克先鋒派作家最重要的代表;米蘭.昆德拉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作家」。

赫拉巴爾49歲才出版第一本小說《底層的珍珠》。他雖然有法學博士的學位,但先後從事過倉庫管理員、鐵路工人、列車調度員、廢紙回收站打包工等工作。這些工作經驗為他的小說創作累積了豐富的素材,其作品大多描寫普通、平凡、默默無聞、被拋棄在「時代垃圾堆上的人」。他的一生都和這些人在一起,收集他們的語言精華及故事,在作品中創造出一群平凡而又奇特、光芒四射的人物形象。

Pabitele,中魔的人們,是赫拉巴爾自創的新詞,指身處極度灰暗之中、又能「透過鑽石孔眼」看到生命之美的人。正如同名的短篇小說集《中魔的人們》中的小人物,看起來豪放開朗、詼諧風趣,但他們就像中了魔法的人,眼中的世界往往跟現實形成強烈反差,因此更顯得他們處境悲慘。

代表作《過於喧囂的孤獨》被捷克《星期》周刊選為「20世紀捷克小說50大」第2名,僅次於《好兵帥克歷險記》。這部醞釀了20年才寫就的小說,於1976年完稿,但遲至1989年才正式出版。赫拉巴爾曾說:「我為寫這本書而活著,並為它而推遲了死亡。」

赫拉巴爾的作品經常被改編為電影,目前有《底層的珍珠》、《售屋廣告》、《剪掉辮子的女人》、《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中魔的人們》、《溫柔的粗人》、《天使的眼淚》、《過於喧囂的孤獨》和《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其中《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的同名電影,於1966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售屋廣告》改編的電影《失翼靈雀》,於1969年拍攝完成,卻在捷克冰封了20年,解禁後,隨即獲得1990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

譯者簡介:

林蒔慧
二○○二年取得布拉格查理士大學語言學系博士,目前任教於台灣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譯有小說《6封布拉格地鐵的情書》。

劉星燦
曾留學捷克斯洛伐克查理大學,獲文學院碩士學位。之後一直從事捷克語言、文學方面的翻譯、編輯、教學及中捷文化交流工作,翻譯出版了《好兵帥克歷險記》、《塞佛特詩選》、《捷克斯洛伐克文學簡史》等數十部捷克文學書籍。一九九零年捷克斯洛伐克文學基金會授予涅茲瓦爾文學獎。

勞白
清華大學美術系教授。業餘在捷文翻譯,插圖等方面與劉星燦合作,如《塞佛特詩選》等,其中合作譯編的《捷克斯洛伐克兒童書籍插圖選》獲得了冰心兒童文學獎。

楊樂雲(1919~2009)
一九四四年畢業於上海私立滬江大學英語系。曾先後在捷克斯洛伐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世界文學》編輯部長期工作,對捷克文學及其歷史文化背景深有了解,數十年來在這一園地辛勤耕耘,翻譯介紹過捷克許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