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小城三部曲之三:時光靜止的小城 | 拾書所

河畔小城三部曲之三:時光靜止的小城

$ 205 元 原價 260



★最有捷克味的捷克作家赫拉巴爾:「我的作品實際上是我生活的注釋。」
★與《過於喧囂的孤獨》同時期完成的回憶錄小說
★赫拉巴爾逝世二十週年紀念版

我不曾料到年華逝去得如此之快。
真是還沒來得及回頭看一看,卻已經要拔去白髮了。

二次大戰結束後,捷克成為共產國家,赫拉巴爾的雙親弗蘭欽與瑪麗因此離開啤酒廠,最後還賣掉所有財產,搬進養老院,與佩平大伯一起在此度過餘生。這座由前伯爵莊園改建的養老院充滿各種驚奇:永遠停留在七點二十五分的大時鐘、戲劇性十足的壁畫、形形色色的老先生與老太太們,還有縈繞在院內、重複播放的優美樂曲〈哈勒根的數百萬〉。

瑪麗在養老院裡結交了三位朋友。他們猶如舊時代的見證人,總是圍在瑪麗身邊,告訴她小城的古老歷史。她喜歡在花園裡的十二月令神祇雕像之間流連,這十二座代表人的一生與春夏秋冬各季節的雕像,如同一部小說,讓瑪麗埋首其中,仔細觀察,體會什麼是人生、什麼是大自然的週期。

聖誕節的趕集消失了,人們在下午和傍晚散步的時代消失了,冬天的酒神遊行不再有了,裝飾小城最美窗戶的競賽沒有了。縱使美好的人與事都留不住了,但時光靜止的小城,仍被彎彎的河水和紅色的城牆環抱,米色啤酒廠的高聳煙囪、鐵皮屋頂依舊閃閃發亮。瑪麗的晚年生活就在這感傷又溫馨的氣氛下展開。

《時光靜止的小城》為【河畔小城三部曲】的第三本,由赫拉巴爾的母親瑪麗道出在養老院的生活。雖然已經年老,瑪麗自由不羈的性格依舊,旁人的眼光與批評無法動搖她,反而讓她對自己的生活態度更有信心。

作者簡介:

博胡米爾.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 1914~1997)是20世紀下半葉捷克先鋒派作家最重要的代表;米蘭.昆德拉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作家」。

赫拉巴爾49歲才出版第一本小說《底層的珍珠》。他雖然有法學博士的學位,但先後從事過倉庫管理員、鐵路工人、列車調度員、廢紙回收站打包工等工作。這些工作經驗為他的小說創作累積了豐富的素材,其作品大多描寫普通、平凡、默默無聞、被拋棄在「時代垃圾堆上的人」。他的一生都和這些人在一起,收集他們的語言精華及故事,在作品中創造出一群平凡而又奇特、光芒四射的人物形象。

Pabitele,中魔的人們,是赫拉巴爾自創的新詞,指身處極度灰暗之中、又能「透過鑽石孔眼」看到生命之美的人。正如同名的短篇小說集《中魔的人們》中的小人物,看起來豪放開朗、詼諧風趣,但他們就像中了魔法的人,眼中的世界往往跟現實形成強烈反差,因此更顯得他們處境悲慘。

代表作《過於喧囂的孤獨》被捷克《星期》周刊選為「20世紀捷克小說50大」第2名,僅次於《好兵帥克歷險記》。這部醞釀了20年才寫就的小說,於1976年完稿,但遲至1989年才正式出版。赫拉巴爾曾說:「我為寫這本書而活著,並為它而推遲了死亡。」

赫拉巴爾的作品經常被改編為電影,目前有《底層的珍珠》、《售屋廣告》、《剪掉辮子的女人》、《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中魔的人們》、《溫柔的粗人》、《天使的眼淚》、《過於喧囂的孤獨》和《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其中《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的同名電影,於1966年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售屋廣告》改編的電影《失翼靈雀》,於1969年拍攝完成,卻在捷克冰封了20年,解禁後,隨即獲得1990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

譯者簡介:

楊樂雲(1919~2009),一九四四年畢業於上海私立滬江大學英語系。曾先後在捷克斯洛伐克駐華大使館文化處,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世界文學》編輯部長期工作,對捷克文學及其歷史文化背景深有了解,數十年來在這一園地辛勤耕耘,翻譯介紹過捷克許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包括詩歌、小說、戲劇、散文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