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得夠,孩子更好教:幼兒作息權威的24個祕訣,提升孩子各種潛能 | 拾書所

動得夠,孩子更好教:幼兒作息權威的24個祕訣,提升孩子各種潛能

$ 264 元 原價 300

六歲前的幼兒問題,大多源自運動不足,
你能給孩子最美好的教養,就是帶領他動個夠、玩到夠!

你家有運動不足、夜型化的孩子嗎?
體溫常低於36度、排便不順、吃早餐三催四請慢吞吞?
膝蓋無法抬高、腳常拖著走、不愛與其他孩子互動?
躁動不安,容易生氣,心中少有感動?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上症狀,請當心了,那就是運動不足!

根據日本早稲田醫學博士、前橋明教授的研究,1985年的五歲孩子,每日平均步行量有12000步,現在的孩子卻只剩下5000步不到。過度便利的世界,已造成孩子四體不勤、作息紊亂與學習力低下。

運動不足的孩子,直接及間接造成許多成長困擾。如果任其問題化,將造成孩子自律神經功能低下,引起荷爾蒙分泌異常。等到進小學、升上國中,更無法專注唸書,甚至拒絕去上學,變成繭居族。

我們都知道孩子該動,但要怎麼動才夠、怎麼動才對呢?

◎本書特色
→六大層面全面診斷:完整測驗,排出孩子的發展雷達圖,看看哪裡出問題?
→每日活動排程建議:按照孩子的生理時鐘,設計最適合孩子的活動表。
→公園遊具大大妙用:利用免費的遊具,一次學會四種學前重要動能技巧。
→不出門也能好好動:在家就能輕鬆做到的運動與遊戲,原來這麼簡單。
→台灣讀者限定內容:因應台灣環境的十個加值QA,更深入了解前橋明博士理念。

◎本書重點
→別錯過最適期!6歲前,兒童有90%的神經會發展如成人
體驗過多少遊戲,對於他這輩子的運動機能好壞,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孩子玩得愈多,情緒愈穩定
成長中,孩子其實累積了各種不滿、不安和憤怒,而紓解這些情緒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找個能讓孩子沉醉其中的遊戲或運動。
→虛構的緊急,可刺激孩子腦部,提升自律神經機能
像「鬼抓人」這樣緊張的遊戲,孩子的亢奮會給予大腦刺激,同時也會出現壓抑的部分,得以磨練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
→誤會!簡單的運動技巧,不用特別學,小孩自然而然就會了?
過去有鄰居兄姊,可模仿各種技巧。但身處現今環境,已很難遇到玩伴。
→我們都知道孩子要動,但是要動多少、怎麼動才夠?
幼兒體能權威前橋明教授這樣說:「從孩子身上感受不到生命力,是件很可怕的事。」請跟著本書的腳步,按部就班來,「動身體的同時,也是在動腦!」

→早上、中午、晚上,何時動對孩子最好?
遊戲和活動也有黃金時段,這段時間內,身體最能吸收活動量,千萬別錯過。

→完全免費!公園遊具的大發現!
孩子光有體力還不夠,要教會他動身體的技巧;只要好好運用公園常見的攀爬架、單槓,一次學會多種學前必需擁有的活動技巧。

◎本書關鍵字:前橋明、幼兒運動、幼兒飲食、幼兒成長、情緒控制、夜型化兒童
◎幼兒學習指標:運動

作者簡介:

前橋明

前橋明為日本嬰幼兒作息權威,長年奔波亞洲各地,致力於推廣嬰幼兒擁有均衡作息與運動的重要性。

曾在美國密蘇里大學(教育碩士)、岡山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攻讀學位。現任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研究領域為嬰幼兒生活作息、孩童的疲勞和體溫之關係等。曾在台灣國立體育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也曾任《親子天下Baby》專欄作者的前橋明,經常在亞洲各國間飛來飛去,積極推廣嬰幼兒戶外活動。

他以專業腦科學研究為基礎,以及對嬰幼兒生活作息的長期研究,在多場演講中,打破一般的幼兒照顧迷思,深受家長及幼稚園、托兒所、育嬰中心等幼保人員的支持。引起廣大的迴響,台灣、韓國、新加坡等地也相繼採用。

譯者簡介:

施逸筠

國立政治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研究所畢業,曾任《天下雜誌》駐日特約記者,《親子天下雜誌》特約記者,並於電子產業任職多年。現為雙棲於媒體出版業及電子業的自由工作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