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論述了「學科中心」等六大類課程思潮生成的社會背景、基本主張、重要特徵、主要問題/侷限、重要影響及啟示,注重把握各類課程思潮產生發展的社會歷史條件,注意梳理其理論和實踐基礎,清晰歸納出重要主張和針對性問題,站在不同時期教育改革的角度,客觀地評析各類課程思潮對教育變革的實際價值和實踐影響。反思長期以來「非此即彼」的課程研究思維定勢,主張對話的課程研究思維方式,強調課程思潮多元平衡、對話互補,提出在課程實踐中正確處理學科與活動、兒童與社會、課程開發與課程理解三者之間的和諧關係。提出的三維六類課程思潮分析框架,超越了知識中心、兒童中心和社會中心「三中心」課程流派研究範式,方法論上有一定的創新。
作者簡介:
李臣之
深圳大學師範學院副院長、基礎教育與教師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課程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全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等。主要研究課程原理和學校發展,發表論文140餘篇,出版著作10餘部。成果獲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廣東省第六屆普通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
郭曉明
澳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學校督導員、全國課程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主要研究課程哲學、澳門教育制度與政策。著有《課程結構論》、《課程知識與個體精神自由》等,發表論文70餘篇;曾參與起草澳門《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澳門非高等教育發展十年規劃(2011-2020年)》等。
和學新
天津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全國教學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全國課程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主持課題多項,發表論文250餘篇。著有《主體性教學論》、《學校課程制度建設研究》、《課程實驗論》、《基礎教育課程的變革與反思》、《社會轉型與教育轉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與方法》、《教育研究方法》等。
張家軍
教育學博士,西南大學教育學部特聘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社會學。在《教育研究》、《教育學報》、《課程•教材•教法》、《比較教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合著、獨著5部,參編、翻譯著作10餘部,主持省部級及其以上課題9項,主研省部級及其以上課題10餘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