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愈進步,人愈被取代,薪水愈賺愈少
工作者、企業、政府最關心也最急迫的問題
在機器為王、勞力過剩的時代,未來該往哪走?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提推薦★
然而,工作改變得比我們想的更快,而且出乎意料——智慧科技衝擊了經濟的方方面面,帶來前所未有的富裕、最豐富充足的產能、最物美價廉的商品、人人可享醫療及教育資源;但也從根本改變了工作者、工作內容以及報酬。據統計,有高達五成的勞工,包括警衛、司機、記者、醫生、客服、律師、老師……,在十年內就會面臨工作不保的威脅。你我都能不懂、不思考這個課題。
《經濟學人》資深編輯及專欄作家萊恩.艾文在《二十一世紀工作論》裡,運用最新研究與報導,探究這大哉問:面對破壞力堪可比擬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數位革命與自動化趨勢,現代社會是否有能力因應?在此之下,二十一世紀的工作會是什麼樣子?
萊恩.艾文走訪深圳、瑞典哥德堡、孟買到矽谷等地,探究二十一世紀的工作意義:技術已然顛覆屹立百餘年的商業模型,將各種勞工推入截然不同於上個世代的世界,勞資關係、貧富差距將會重建。
萊恩.艾文指出:隨著勞動力過剩日益加劇,必須思考新的因應方法。傳統作法包括高等教育、基本工資,以及產業創新,將不再奏效。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經濟形勢之下,我們該想的是:從根本上重新評估現代工作者需要什麼樣的工作?以及為什麼要工作?
工作者應該了解:
✔ 自動化、全球化和少數高技能勞工做完大部分工作,將有五成以上勞工沒飯碗,或是薪資跳崖。
✔ 正規工作的勞力過剩,勞工轉往「零工經濟」(gig economy)尋求額外收入,或走向超專業化的「利基工作」,如電玩YouTuber、手作工藝師論件計酬。
✔ 因為生產作業的知識密集度提高,新興國家的低技術勞工不再具有低成本優勢。
企業應該轉型:
✔ 例行性工作將全數自動化或外包,留下重要的、能創造價值的職務,諸如企業策略、產品設計或工程設計等需要複雜認知能力者。
✔ 雇用具備人/機互補技能的新員工以善用科技,型塑獨特企業文化,避開競爭公司的追擊。
關心經濟發展的人應該知道:
✔ 機會集中在少數精英和大都市,例如倫敦、矽谷等地的富裕勞工握有完美融入數位經濟的科技及制度的優勢,該區房價飆升又使貧富差距惡化。
✔ 數位革命引發勞工失業,這又會抑制消費與投資,加深經濟衰退。
政策制訂者應該警覺:
✔ 解決長期需求不振,在設定最低工資、提高教育程度、促進社會建設、輸入移工……等解方中應如何取捨。
✔ 金融危機與經濟衰退會強化政黨極端化的現象。
人類正走進巨大的歷史未知,未來是富裕榮景、或更貧窮悲慘,端賴我們能否正視。正如《第二次機器時代》作者布林優夫森所言:「對於想了解現勢、思考未來的讀者,本書不可或缺。」。這股變革力量來襲,正是思考工作、生活與社會應有面貌的時刻。
專業推薦:
托瑪.皮凱提(《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作者)
提姆.哈福德(《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
泰勒.柯文(《再見,平庸世代》作者)
艾瑞克‧布林優夫森《第二次機器時代》作者
勞倫斯‧桑默斯(前美國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
莫塔兹.拉沙德(前索尼移動首席軟體架構師)
審定.導讀: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本書特色:
1. 輕鬆了解數位革命下的工作與經濟趨勢
《經濟學人》記者萊恩.艾文針對未具備經濟學背景的讀者撰寫,以易懂文字及多元案例敘述數位革命如何造成就業問題、扭轉經濟走向及改變人類生活方式。讀來輕鬆又深具啟發性。
2. 不可逆的科技化、全球化,如何影響二十一世紀的工作
「我們回不去了!」市場愈發達,技術愈進步,人愈沒事做,錢愈賺不到;而全球化促進資本與產品的流動,則讓任何地區的勞動更容易被取代。本書抽絲剝繭,解釋了勞動日趨廉價、所得分配惡化、失業率攀升的原因。
3. 為勞力過剩時代思考解方
在歷史的轉捩點,作者本著為下個世代美好生活建言的熱情,比較各國現況及政策,從教育投資、稅賦改革到福利救濟……,讓關切未來的我們有了思考的基礎與解決的提案。
作者簡介:
萊恩.艾文Ryan Avent
《經濟學人》資深編輯及專欄作家,也是《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新共和國》、《大西洋》和《衛報》等刊物的撰稿人。他曾出版《封閉之城》(The Gated City)分析美國城市遷移情況,亦曾擔任勞工統計局的經濟顧問和產業分析師。
譯者簡介:
張美惠
台大外文系畢,輔大翻譯研究所肄業。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詩組佳作,譯作《Y染色體:男子漢的本質》獲第三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獎)。近作有《教授,我有問題!》(商業周刊出版)等,現從事專職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