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春秋:水墨浮世流光(增訂版) | 拾書所

文山春秋:水墨浮世流光(增訂版)

$ 246 元 原價 280

在走入文山的四季中,畫家意外走出了固定執著的視野,還給水墨一次詮釋當代都會城鄉的契機。


本書為2013年《文山春秋──水墨浮世流光》之增訂版,
書本由25開擴大至16開,並增錄兩篇藝術評論,
以及李賢文寫生、賞遊文山四時景色之照片,
讓讀者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亦伴隨著畫家,實地探訪文山之美,享受登山、賞花、品茗之樂趣。


政大駐校藝術家 記錄文山四季
本書作者李賢文受邀於政大藝文中心藝術總監黃巧慧女士,以一位駐校藝術家的身分,水墨寫生創作、文字反省記錄2013年文山木柵一帶四序遷流的人間景象。如以早春時節,枝頭上的﹝窈窕杏花﹞,道盡了冬去春來的無限生機;以茶田休耕,做為綠肥的黃色﹝魯冰花田﹞,感恩其一開一謝的犧牲,不僅滋養大地,成就了茶葉的生命與芳香,更見證天地萬物所擁有的尊貴與自信。

仲夏時期,貓空壺穴上那沁人心脾的隱瀑,讓畫家不禁有﹝泉自奔忙,月自遲﹞的感嘆,渴望在音浪的苦迫中,活出如月的寬柔。﹝指南山下﹞一作,畫家以層疊式高遠的宏偉氣勢,又帶點深遠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豐富構圖,從視覺焦點的紅磚色政大藝文中心為起點,垂直往上逐步畫出盤旋的山路,雲霧繚繞的山巒,還有遠景極目之處的指南宮。下方前景中,景美溪畔那三三兩兩即將畢業的莘莘學子,畫家對他們的期許是,不在於未來的壯志、金錢與遠方,而是在於眼前的創造、想像與實踐。整幅畫作寓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深意。

思維變與不變 繪下時空交集
本書不僅僅是記錄時序表面的殊相變化,更追求永恆不變的堅固內在,藉由思維「變」與「不變」的界限,並以畫作探討「時間」與「空間」的交集。如﹝貓空百年茶事﹞一畫中,畫家以貓空為腹地,畫出了「過去」與「現在」,「美好」交織著「善意」的半寫生、半記憶的﹝貓空百年茶事﹞一畫。畫面中,觀畫者可隨著空中飛翔的大冠鷲,俯視現今採茶的茶婦,還有茶事方歇後,種植耕穫魯冰花束的農友;山間小徑以傘代杖的遊山行人;樟樹步道邊的「張迺妙茶師紀念館」的茶亭處;山深之處金頂輝煌的指南宮。而畫面遠望的左側,煙塵益重,101大樓浮城般隆起。

就在一片田疇茶事紅綠交雜中,畫心正中突兀地出現黑白筆墨的田畝。田中央有犁田的水牛及農人,彎身插秧及挑肥的農人。這黑白畫面正是半世紀前,政大美籍教授郎豪華鏡頭下的「木柵」。黑白間隔了彩色,畫中的人事與山水,幾乎可以無障礙地融為一體,然而,木柵文山的美好,就這樣藉由畫筆打破時空的隔閡,瞬間凝固在這畫面的永恆中。

在走入文山的四季中,畫家意外走出了固定執著的視野,還給水墨一次詮釋當代都會城鄉的契機。

作者簡介:

李賢文

1947年,生於臺北市。

1964年,師大附中寫生會創始會員,並擔任首任會長。

1971年,畢業於輔仁大學,同年創辦《雄獅美術》月刊。

1972年,成立雄獅圖書公司,擔任發行人。

1986年,應美國在臺協會邀請,赴美訪問一個月。

1996年,《雄獅美術》月刊停刊,遷居中壢,以書畫自修。

2012年起,分別在中央大學藝文中心、政大藝文中心與臺北藝境畫廊舉行水墨個展。

著有《人間清曠》、《美的軌跡》、《文山春秋》與《後山有愛》。

2013年,《人間清曠》獲金鼎獎。

2017年,應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舉行個展。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