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讀懂法國史 | 拾書所

一本書讀懂法國史

$ 282 元 原價 320

法國,這個地方以前被人叫作高盧。被羅馬人統治了一段時間後,法蘭克人掌管了這裡。「鐵錘查理」(馬特)建立的采邑制奠定了這個國家乃至於整個歐洲往後將近千年的社會風貌。
在這期間,法蘭克人建立的墨洛溫王朝雖然滅亡了,但隨之而起的加洛林、卡佩等王朝都是建立在「分封」這種制度上,封建領主擁有很大權力。直到亨利四世建立了波旁王朝,法國國王才總算能集大權於一身。

大革命時期來臨,法國人為了他們心中的「民主」,付出了比鄰國沉重許多的代價。從西元1789年開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法國就沒有停止過紛爭。到西元1958年,我們現在熟知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才正式誕生。

■ 全方位、新視角、多層面的編排方式,國際年表對照,輕鬆瞭解國內外大事。
我們本著為廣大讀者提供一本通俗歷史讀物的思想,特別採用編年體制,按歷史順序編寫,版面編排用心,兩側附上簡易大事紀年表,讓讀者在讀法國歷史的同時,可以清楚明白的知道當時國際上發生的事情。

■ 掌握世界趨勢演化的精髓,簡單扼要地勾勒出世界歷史的發展。
歷史是一面鏡子,更是一部五花八門、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本書精選了世界歷史上一個個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可歌可泣的豐功偉業與驚心動魄的重大事件將之完整再現,讓讀者可以開啟眼界、啟發智慧。

■ 本書的敘述手法,輕鬆而詼諧,讀者可以因此進入歷史的時光隧道,與古人的生活合而為一。
本書以歷史故事的形式為基礎,以時間為序,精選了重大事件、風雲人物、輝煌成就、燦爛文化等內容,使讀者能從歷史中汲取睿見卓識,深化並拓展人生閱歷。精練簡潔的文字、多種視覺元素、全新的視角、科學的體例,結合全面豐富的內容,使讀者能深入地瞭解法國歷史,從全新的角度和嶄新的層面去感受歷史、思考歷史。

歷史不但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有思想、有靈魂的生活史和奮鬥史。研讀世界歷史,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歷史知識,還可以讓我們從世界歷史的興衰演變中體會生存智慧、開闊眼界,感悟與中華文化不同的風俗民情。

征服!羅馬之鐐
在西元前600年左右,部分希臘人舉家遷到現在的馬賽,在這片土地上開始他們的新生活。可惜好景不長,不久之後另一群彪悍的人也來到這裡,並且把他們給趕走了。這群彪悍的人就是凱爾特人,他們除了天生人高馬大、奮勇好戰之外,還特別會鑄造鐵器。用鐵製成的武器,比生活在這裡的各部落使用的青銅武器都好用。凱爾特人很快就征服了這裡,並且同化了他們。後來羅馬帝國把這個地區的人都叫作「高盧人」,他們居住的地方就稱為「高盧」。我們現在仍然習慣把法國稱為「高盧雄雞」,就源於此。

當時的高盧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各部落只聽從部落首領,部落之間也經常有衝突。部落內等級分化現象也非常嚴重,除了部落首領之外,高盧人對部落內的祭司們相當崇敬。這些被稱為「德羅伊德」的祭司們不僅掌管著宗教儀式,還兼任醫生和教師職務,社會地位非常崇高。考古學家在西元1953年挖出來一個墳墓,最終確定墳墓的主人就是生活在法國「高盧」時代。這個墳墓裡面的陪葬品包括:一個重480克的金冠、青銅雙耳爵、一隻銀酒杯和數不勝數的珠寶。能擁有這麼多寶物來作陪葬品,可想而知當時高盧人的生活水準已經不低。但是他們所生產出來的財富,基本上都集中在少數的部落首領、祭司手中。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凱撒(前102年—前44年)帶領的羅馬軍團征服這裡為止。

凱爾特人並沒有在高盧橫行多久。西元前190年之後,西方世界的霸主——羅馬軍團浩浩蕩蕩從東邊殺來。羅馬在經歷了三次戰役之後,成功地征服了山內高盧。西元前120年,羅馬占領了高盧的沿海地區,在那裡建立了納爾榜高盧行省,開始了對高盧更進一步地侵略和統治。
西元前58年,偉大的征服者——凱撒降臨高盧。凱撒出任山南高盧行省總督,不久之後兼任納爾榜高盧行省總督。野心勃勃的凱撒可不會甘心在總督任上平淡度過或者僅撈點小錢,他想透過征服高盧來為自己獲得更多的聲譽和財富。

這樣的機會終於被凱撒抓住了。就在他上任的那一年,有一支高盧人部落想遷徙到別處居住。當地人並不歡迎他們,但是又無力阻止這群傢伙。他們就向凱撒提出請求,希望羅馬軍隊能幫助他們驅逐這群來搶地盤的傢伙。凱撒收到這樣的邀請,開心得不得了:好啊,我正愁著如何找理由來打你們高盧人,想不到你們自己倒幫忙把這事辦得妥妥的。於是凱撒光明正大地帶著軍隊把那群企圖「偷渡」的傢伙趕回了自己老家。之後,他順勢到處「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打完這個打那個。他處心積慮地利用高盧境內各部落的不和,將他們一一擊破。靠這些戰績,凱撒的實力和威望如日中天。

萬事不會從頭到尾一帆風順。凱撒在羅馬擁有相對穩固的政治地位,是來自於龐培、克拉蘇和他三個人秘密結成的「三頭同盟」,三人互惠互利、相互支持,這才讓凱撒獲得了任期長達10年的高盧總督職務,而且長期領兵在外而不受元老院懷疑。但是這一切在幾年後發生變化。首先是克拉蘇在帕提亞戰役中陣亡,「三巨頭」少了一個,失去了「三邊制衡」。剩下兩個人的衝突就迅速激烈了,龐培開始對凱撒在高盧屢立戰功、搶盡風頭很不滿,並公開向凱撒表明敵對的態度。於是,凱撒在羅馬遭遇到政治危機。

好事不成雙,壞事卻接踵而來。老家不安寧,高盧這邊的人也開始不老實。原來各自為戰的高盧部落,終於發現了羅馬「鬼子」在占自己便宜,憤而覺醒。他們在一個叫作維欽托利的首領領導下,聯合起來一起反抗羅馬軍隊。在一場戰鬥中,他們還利用埋伏戰術消滅了羅馬的一個軍團,使凱撒損失了四分之一的兵力。內外交困的凱撒,為了解決這次危機,決定先處理高盧地區的這次叛亂,為自己獲得一個穩固的根據地,再回頭和龐培算帳。

不過這事也不是那麼好辦。維欽托利不是好惹的,他以前也在羅馬軍隊裡待過,知道自己帶領的那群高盧鄉巴佬不是羅馬軍隊的對手。他也知道自己的優勢,那就是高盧騎兵數量比較多。於是他採取游擊戰術,利用騎兵的機動性對羅馬軍團不斷地騷擾,敵進我退,敵駐我擾,就是不和你真刀實槍地對打。這種戰術令凱撒非常苦惱,他甚至氣得在自己的行軍日記《高盧戰記》裡面痛罵這群高盧鼠輩,說他們是一群只知道退縮、不敢和自己決一雌雄的龜孫子。

高盧人在維欽托利的領導下,一度讓羅馬軍隊很窘困,打了些小勝仗。這種短暫的勝利反倒讓他們遭遇滅頂之災。過分自信的他們以為自己已經能輕鬆打敗凱撒,此時他們毫無紀律的缺點暴露了出來。這群人不聽從維欽托利的指揮,各自衝上去和羅馬軍戰鬥,結果自然是被裝備精良的羅馬軍輕鬆打敗。損兵折將的高盧聯軍灰頭土臉地退下來,維欽托利只好帶著他們退到阿萊西亞死守。

阿萊西亞是一座建在山頭的要塞,周圍被河谷圍繞,非常適合防守。凱撒追趕到這裡,仰天大笑:我就怕你游擊,現在你們進城死守,那是自取滅亡啊!他掂量著自己軍隊不及高盧聯軍多,就採取圍城戰略。為了確保自己能夠以少數兵力死死包圍住這群敵人,凱撒下令環繞阿萊西亞修築了一道長18公里、高4米的圍牆,然後在圍牆內部挖了一道深溝,再引河水填滿這條壕溝,充當「護城河」。除了這些之外,他還用削尖的木樁佈置了五層「陰陽界」,又挖有梅花形的斜對角的坑,裡面安放著人腿粗細的圓木樁,頂上削尖,這樣的坑挖了八行,稱為「百合花」。在所有這些工事前面,又找來許多木樁,頂上釘著堅固的鐵鉤,彼此相隔不遠地整個埋在土中,佈滿各地,這叫作「踢馬刺」。一切準備就緒,凱撒就等著要把這群高盧人困死在阿萊西亞。

圍牆內,高盧聯軍的糧食並不多,僅僅夠支撐一個月。眼看著羅馬人只圍不攻,這麼下去很快就要鬧糧荒。為了確保軍隊的供給無虞,維欽托利下令把城內的女人、小孩全都趕出去。這些被拋棄的婦孺來到羅馬軍的城牆前,哀求他們把自己放出去,就算做牛做馬做奴婢也可以。但是凱撒並沒有答應她們,這樣一來,這群人就被羅馬軍和高盧聯軍包圍在中間,進也不是退也不是,最後慘死在阿萊西亞城外。婦孺們的慘死令高盧聯軍的軍心大為動搖,士兵們都開始產生厭戰情緒。

維欽托利認為這樣下去只能等死,他下令全軍全力突圍。突圍之戰異常慘烈,雖然羅馬人裝備精良,又有良好的防禦工事,但高盧軍人數眾多,而且他們除了突圍別無生路,一個個都奮勇異常。恰好周邊另一隊高盧軍也趕來增援,兩面夾擊,羅馬軍苦苦支撐死守。高盧軍也在圍牆前犧牲了不少士兵,那些陷阱裡的尖木樁扎得許多高盧大漢鬼哭狼嚎,牆內牆外一片血紅。

戰鬥僵持了很久,高盧軍終於找到了圍牆的弱點,有處地方由於自然條件不太好修築城牆,高盧軍便如潮水般死命向那個地方衝擊。眼見那裡快要撐不住了,凱撒也孤注一擲,親自披上顯眼的披風,衝到了最前面。羅馬軍看到自己的指揮官身先士卒,備受鼓舞,頂著疲憊,咬牙繼續拼命廝殺。凱撒這時候拿出自己名將的手段,派出一支騎兵從後面突襲高盧軍。已經到了極限的高盧軍終於支撐不住,全線崩潰。維欽托利只好投降。

羅馬在阿萊西亞大獲全勝,俘虜了數萬人回到羅馬。據稱,羅馬大軍每個人都至少獲得了一個俘虜作為奴隸。高盧軍首領維欽托利則被公開處死。阿萊西亞戰役後,高盧各個部落再也無法統一起來反抗羅馬。不久,高盧即被羅馬全面征服,進入「羅馬化的高盧時期」。

作者簡介:

楊益,曾從事過高校教師、漫畫文字編輯、網站編輯、IT產品設計等工作。現兼任廣播電臺頻道嘉賓和晚報專欄撰稿人。已出版《張居正全傳》、《那些三國的女人們》、《成功銷售要讀三國》、《不可不知的朝韓史》、《諸葛亮全傳》、《張騫出使西域》、《人類社會的神經系統》、《通信原理》、《宋國的故事》。等

鄭嘉偉,喜歡翻看各種歷史書,閱讀先賢們流傳下來的故事,沉溺於書中的世界而不能自拔。目前從事與圖書相關的工作,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與更多人分享閱讀的樂趣。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