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天生是魔鬼:一次收藏《紐約書評》主筆、歐洲公共知識份子
伊恩・布魯瑪的史學代表作——《零年》 +《殘酷劇場》
★《零年:1945年,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簡介
「歷史最重要的是詮釋。
錯誤的詮釋往往比無知更加危險, 因為舊傷與仇恨的記憶會激起新的衝突。」
◤ 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史天、伊格納季耶夫、柯肖爵士,前聯合國副秘書長賀卡特爵士推薦
◤各大媒體《紐約書評》、《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客》、《史密森尼雜誌》等佳評如潮
同盟國勝利之後,正義是否得到伸張?
重返戰後最關鍵的年代,一探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
1945年8月,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一週後,日本投降,美、蘇為首的同盟國宣布終戰。
二戰結束後的世界並不平靜,當全球各地的大人物忙著重組權力時,平民百姓的重建之路也充斥著人性的掙扎,漠然、殘酷相對、逃難、復仇、背叛、寬容的事件不斷在日常生活中發生;有人趁火打劫、有人自掃門前雪、有人努力維持道德良心。
荷蘭史學家伊恩・布魯瑪的父親在二次大戰期間被迫於德國勞動營工作,戰後倖存歸來時,亟欲回復戰前「正常」的生活,忘卻不愉快的經驗;然而另一派人卻渴望改變,希望舊有的一切砍掉重練,打破既有的社會秩序,迎向理想的未來。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期待,反映了戰後不同力量的拉扯,為了瞭解父親以及那個時代,作者展開了零年之旅,追溯一九四五年這一年世界局勢的變化。他從人性出發,探討戰後的解放情節、性慾、食慾與復仇慾;接著轉到範圍更大的國際關係,討論歐洲福利國家、聯合國、美式民主、日本和平主義、歐盟等制度與組織如何興起;而在世界的另一頭,俄羅斯與東歐共產獨裁、中國共產黨崛起、中國國民黨為什麼節節落敗、美蘇冷戰等如何在各種衝突與妥協下牽動著各國人民的命運。
★《殘酷劇場:藝術、電影、戰爭陰影》簡介
美國筆會藝術評論大獎(Diamonstein-Spielvogel Award)肯定
「我不相信有人天生是魔鬼。
人會做出邪惡的事,往往是出於堅信自己做的是對的事。」
二次大戰期間,世界各地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屠殺、滅種事件。有人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邪惡的納粹,只等著適當時機爆發;但是伊恩・布魯瑪並不贊同這種憤世嫉俗的看法。他想問:有些動物出於競爭而獵殺自己的同類,但只有人類會為了滿足變態的快感而行使暴力。究竟是什麼,讓人類如此殘暴不仁?
為了追根究柢,伊恩・布魯瑪帶我們省視納粹占領的巴黎、被盟軍轟炸成廢墟的柏林、爭議不斷的《安妮・法蘭克日記》、神風特攻隊,從電影、文學、藝術、音樂的表現中,重回二次世界大戰的現場,進入戰後重建的世界,試圖找到答案。
人類透過藝術傳達自身的狀況。藝術家為了回應強權的壓迫與殘酷的現實,在作品展演中揭露文明行為背後的黑暗面,直視人性中邪惡的衝動。有一批德國、日本的畫家、作家,如馬克斯・貝克曼、喬治・葛羅斯、克希那、三島由紀夫、橫尾忠則,以及導演,如荷索、法斯賓達、黑澤清、史貝柏格,他們都受到法西斯主義的影響,承受其苦果;但也見證了人類處境的深淵,從中開出藝術的花朵。
《殘酷劇場》是伊恩・布魯瑪歷年來在《紐約書評》所發表的一系列藝文評論、歷史散文的精選。他不只寫戰爭、藝術、電影,也討論了大衛・鮑伊的音樂、庫朗姆的繪畫、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處境、亞洲各地的主題樂園現象,涵蓋的主題可謂無奇不有。精彩之處在於,布魯瑪以他對作品產生的共鳴,對個人史與大歷史的洞察,輔以敏銳的美學判斷,提供讀者一個理解人類當前處境的面向,讓我們對生活中所見之美、暴力和殘酷,有更深刻的體會。
《殘酷劇場》收錄多幅珍貴的彩色、黑白影像。
作者簡介:
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 1951-)
當代備受尊崇的歐洲知識分子。在荷蘭萊頓大學念中國文學、東京日本大學念日本電影。一九七〇年代在東京落腳,曾在大義英的劇團「狀況劇場」演出,參與麿赤兒創立的舞踏舞團「大駱駝艦」演出,也從事攝影、拍紀錄片。八〇年代,以記者身分在亞洲各地旅行,也開啟了他的寫作生涯。
布魯瑪關心政治、文化議題,文章散見歐美各大重要刊物,如《紐約書評》、《紐約客》、《紐約時報》、《衛報》、義大利《共和報》、荷蘭《NRC》等。曾任香港《遠東經濟評論》文化主編 (1983-86)、倫敦《旁觀者》國外部編輯 (1990-91)。曾在柏林學術研究院、華盛頓特區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紐約大學雷馬克中心擔任研究員。曾受邀到世界各大學、學術機構演講,如牛津、普林斯頓、哈佛大學等。現為紐約巴德學院(Bard College)的民主、新聞、人權學教授。並自2017年5月,擔任《紐約書評》主編。
2008年,獲頒伊拉斯謨獎(Erasmus Prize)肯定他對歐洲文化社會、社會科學研究的特殊貢獻。《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也在2008年、2010年推選他為百大思想家、全球公共知識分子。
他的寫作獨樹一格,不只引人入勝,且發人省思。2008年,榮獲修文斯坦新聞獎(Shorenstein Journalism Award)。《阿姆斯特丹謀殺案》榮獲2006年洛杉磯時報書卷獎最佳時事書獎。《殘酷劇場》獲2015年美國筆會頒發年度藝術評論獎(Diamonstein-Spielvogel Award)。著有《零年: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殘酷劇場:藝術、電影、戰爭陰影》、《他們的應許之地》、《罪惡的代價:德國與日本的戰爭記憶》等數十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