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大爆炸:公民不服從,群眾上街頭,美歐政局風雲變色的反思與警示 | 拾書所

民粹大爆炸:公民不服從,群眾上街頭,美歐政局風雲變色的反思與警示

$ 253 元 原價 320

民粹運動,是政治危機的警示燈!民粹主義,是政治變革的催化劑!
全球民主國家,為何都無法抵擋民粹狂潮?
了解全球政治體系脈絡與發展的必讀之作!


彭博資訊:2016年最佳書籍!
《紐約時報》:了解川普勝選的最重要著作之一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嚴震生 專文推薦
知名專欄作家公孫策、跨界思考者范疇、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 熱情推薦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艾德索(Thomas Edsall):犀利地檢視當代政治學主流的發展!
《民粹主義信念》作者 卡辛(Michael Kazin):深刻分析現今大西洋兩岸選民內心的不滿,朱迪斯再度展現「美國最佳政治記者」的魄力。
CNN、BBC、彭博資訊、《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財星》雜誌、《國家》雜誌、《美國前景》、《雪梨晨鋒報》…等媒體 大力推薦

不滿、反對、抗議、示威……為何民粹浪潮襲捲全球?
美國、歐洲成熟的民主國家,為何會走上民粹之路?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與英國公投脫離歐盟,被視為2016年國際政治出現最大的兩隻黑天鵝,背後原因則是近年來方興未艾的民粹風潮。英國與美國是全球兩個老牌的民主國家,比起許多民主化進程較短的新興國家相對成熟,因此民粹而非理性的對話與論述當道,確實讓許多人感到意外。

美國資深政治分析師 朱迪斯 犀利解析:
‧民粹政治是什麼?為什麼包括川普、桑德斯、法國的民族陣線、希臘激進左翼聯盟和西班牙的我們能黨,全都深陷其洪流之中?
‧美國和歐洲民粹主義的歷史脈絡與發展有何差異?歐洲各國民粹主義如何興起與演變?
‧現今美國和歐洲的「民粹主義」,與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法西斯主義」,有何不同?
‧民粹主義何以又分為左派與右派?左派民粹主義與右派民粹主義的主張有何差異?
‧民粹運動興起於1890年代的美國,1970年代傳到西歐。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眾多候選人如何藉此成功獲得選民支持?

朱迪斯將十九世紀末期在美國出現的人民黨的民粹主義,與隨後崛起的進步主義運動、三○年代路易斯安納州聯邦參議員龍恩(Huey Long)的「分享我們財富協會」、小羅斯福的新政等相結合。並將南方阿拉巴馬州長華萊士(George Wallace)與上述運動串聯起來,特別是社會學家華倫(Donald Warren)分析華萊士支持者為「美國中產激進派」的部分,讓讀者看到民粹主義的歷史脈絡對歐洲的民粹主義在各國的興起也有詳盡介紹,包括讀者比較熟悉的法國雷朋父女所領導的民族陣線、丹麥的人民黨、荷蘭的自由黨,以及英國的聯合王國獨立黨等右翼政黨,以及左翼的希臘激進左翼聯盟、西班牙的我們能黨。
歐洲的民粹運動基本上沒有美國十九世紀的歷史脈絡,大都出現一九七○年代以後。雖然各個民粹政黨出現的背景和政治主張不盡相同,但經濟衰退或遲滯不前、移民問題對既有社會秩序的挑戰、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對歐盟運作的質疑,是這些民粹政黨興起及獲得支持的主要原因。

延伸閱讀:
《拯救資本主義:在大翻轉年代,照顧多數人的福利,不是少數者的財富》,羅伯‧萊克
《財富大逃亡: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安格斯‧迪頓
《資本社會的17個矛盾》,大衛‧哈維

作者簡介:

約翰‧朱迪斯(John B. Judis)

現任《國家期刊》(The National Journal)資深撰稿員,曾任《新共和》雜誌(The New Republic)資深編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哲學碩士。

文章刊登在《紐約時報》雜誌、《瓊斯夫人》(Mother Jones)與《華盛頓郵報》等刊物。著作有:《創世紀:杜魯門、美國猶太人與以阿衝突的源起》、《帝國之蠢:小布希可以從羅斯福與威爾遜學到什麼》,與泰昔拉(Ruy Teixeira)合著《新興的民主多數》和《美國民主的矛盾:菁英、特殊利益與公眾信任的背叛》。

譯者簡介:

李隆生

現任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系專任教授。密西根州立大學物理學博士、康乃狄克大學經濟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曾任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處長、聖約翰科技大學商管學院院長,及靜宜大學國際企業學系主任等職。

譯著有:《財富大逃亡》、《給青年數學家的信》、《失靈的眾神》、《石油效應》、《以信仰為本的管理》、《國家競爭力》、《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當中國統治世界》、《歐元美金大風暴》、《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多少才滿足》等。

張逸安

專業譯者。譯著有:《財富大逃亡》、《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