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後的心:記得這一生的美好和缺憾 | 拾書所

中年後的心:記得這一生的美好和缺憾

$ 248 元 原價 330

中年後的心,就是在某天清晨,突然自覺人生好像又要開始!

或許始自三十歲、四十歲,或是在五十歲、六十歲後,在不同年齡關卡,有人跨越、有人躊躇不前,但歲月還是推著他們前進。

如何面對生命中的無奈?如何面對衰老?如何面對病痛?如何面對時間?面對死亡?甚至面對種種變遷之中的,我們的尷尬、窘迫與笨拙?

有沒有想過當你的這一生,擁抱著什麼樣的靈魂?
忽然間,當你意識到人生過去一半了,還有一半你想做些什麼?
如何讓後半人生展現出plus的價值?
中年,或者更老以後,當然不一定代表著歸隱和休息,就算無常寂滅現前,就算不知道何時死亡會落在自己眼前,仍然要努力的做一個更圓滿的人,仍然要一程一程的往前行去,像希臘的蘇格拉底,死前還想學吹笛子,像佛陀在圓寂前,還好奇地想知道一種植物的屬性。
本書就植基於這樣的努力心情,在生命落幕前,我們都還有值得努力的事物和理由。

書中每一篇前面都有讓人思索的「選擇題」或「填充題」或「問答題」等等,從情緒勒索到年金改革,從自我情緒、身心的對待、人際與家庭關係、生命目標,到社會議題,再把這些文章,分別置「人」、「生」、「下」、「半」、「場」等五個篇章裡。讓我們從一個個問題出發,往前看或往後看人生種種,並在當下思索體悟。

圓滿,是永無盡頭的追求。也許,生命本身就是一種缺憾,但圓滿是一個心態和人格的完成,有了圓滿當作人生目標,我們就能一路前行,就算是缺憾也能發現美好。


★本書特色:
1.本書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和心理學教師,用中年後的人生習題,結合心理學、文化觀察、社會議題,廣泛探討了在人的一生中,特別是成熟、年齡漸長的下半生,不可避免的種種現象與議題,包括飲食男女,也包括生老病死與別離。
2.柔軟又堅定的提出中年後的人生習題,再用體貼的心情帶我們面對生命中的美好與缺憾。
3.具體思索我們都會面對的生命課題。
給熟齡者、身旁有熟齡親友,以及終有一天會是熟齡者的你!

作者簡介:

呂政達
台灣大學碩士,輔仁大學心理學博士班,曾擔任報社副刊主編、大學心理學教師,《張老師月刊》總編輯和《魅麗》雜誌總監等職,中年過後仍有作品問世。

專長為文化和人格心理學,兼及宗教和文學等創作,他的寫作座右銘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寫作來源」。從自己的故事寫到別人的人生。最崇拜心理動力學家艾利克‧艾利克森的心理傳記作品如甘地和青年馬丁路德的傳記,也以艾利克森的生涯發展理論當作他服膺的寫作規則。

呂政達常期許筆下具有心理學家榮格那樣的生命穿透力,文學作品曾獲多項文學獎大獎,如台北市文學獎散文首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等等,著作有《不落跑老爸》、《錦囊》、《散步去吃西米露》等書獲文化部和教育部好書獎,張艾嘉改編他的〈諸神的黃昏〉拍成短片,則收錄在《孤寂星球‧熱鬧人間》一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