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澤諭吉與《學問之勸》 | 拾書所

福澤諭吉與《學問之勸》

$ 353 元 原價 380

對青年學子而言,為學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學問可以兼顧有趣與有用嗎?而什麼樣的學問才稱得上是有用的學問?這些古今中外學子心裡經常存有的迷惘與疑惑,皆可從福澤諭吉《學問之勸》一書中找到解答。這本近代日本史上的首部暢銷書,自出刊以來歷一百四十年而不衰,日本社會每每遇上瓶頸時,例如,幕末維新的時期、太平洋戰爭敗戰之後,以及所謂「消失的二十年」之現在,《學問之勸》經常扮演救贖的角色,溫故而知新,人們試從作者福澤諭吉的教示中尋求處方箋,更突顯福翁思想的歷久彌新。
身處瞬息萬變、前途多舛的二十一世紀,每個人心底多少潛藏著各種隱憂,《學問之勸》則引領讀者凡事應正面思考,以邏輯思惟的合理精神去面對各種困境,言動審慎,學習自尊自重而不損知識分子風範之道。

本書特色

福澤諭吉是日本社會新思惟的開創者。當明治新政府的歐化方針確立之後,福澤諭吉開始批判日本傳統舊思惟,並為新文明開啟社會啟蒙的新頁,而《學問之勸》則可謂是這一連串活動的重要文宣品。
根據日本經濟學者小泉信三(1888-1966)之研究指稱,福澤諭吉立場轉換的主因在於,此一時期福翁的思想逐漸受到明治政府感召,欣見新政府的開明作為,乃決意從旁協助明治政府的革新事業,且以成為日本新思想指導者自許,而其中一項具體作為,即《學問之勸》十七編的撰寫(大久保啟次郎,1)。

作者簡介:

林呈蓉
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學比較文化學研究人文科學博士(1993);
學術專長為日本對外關係史、日治時期台灣史。

現為淡江大學歷史系專任教授。曾獲取2003年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學亞洲女性研究者支援獎助金,並擔任過台灣歷史學會秘書長、副理事長等職務。

代表著作有《近現代史のなかの日本と中国(合著)》(1992)、《前近代日本對外方針之研究》(1998)、
《Island in the Stream ~ A Quick Case Study of Taiwan’s Complex History(合著)》(2000)、
《台北縣史料彙編~淡水篇》(2001)、《台灣史(合著)》(2003)、《樺山資紀蘇澳行》(2004)、
《近代國家的摸索與覺醒~日本與台灣文明開化的進程》(2005)、
《近代台灣的醫療衛生~從「安平追想曲」到「國家衛生原理」(莎士比亞版)》(2006)、
《牡丹社事件的真相》(2006)、《皇民化社會的時代(莎士比亞版)》(2007)、《日本史》(2008)、
《皇民化社會的時代(五南版)》(2010)、《水野遵—一個台灣未來的擘畫者》(2011)、
《台灣涉外關係史概說》(2015)等。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