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指南:從宇宙現象、天體環境、生理準備到心理調適 | 拾書所

太空旅行指南:從宇宙現象、天體環境、生理準備到心理調適

$ 391 元 原價 420

◎NASA科學家,為探險者而寫:無論移民還是觀光,都該知道的大小事◎

進入太空甚至移民到鄰近星球很可能是人類不久後的共同經驗,
科學家、工程師和企業家正努力讓它成真。
曾經上過太空的人都同意,這是一趟驚心動魄的旅程,
為了能夠好好體驗,從飲食到親密行為都需要非常嚴謹的身體和心理適應。
起飛後,你對地球與生命會有截然不同的觀點。

作者為所有對太空探險感興趣的人寫了這本指南,描述太空旅人會遇到的各種情境:無重力、絕美景致,以及在另一個世界漫步的機會;當然也有風險:宇宙輻射、撞上運行天體、對人體有害的大氣,以及潛在的載具設備等問題。作者同時討論了太空站、月球、小行星、彗星和火星(首要太空移民地),以淺白有條理的方式,讓讀者領略深太空挑戰需要的專業知識與技術。他綜合了關鍵議題,以及最新的太空、物理、生物、心理及社會學研究,提供讀者一本太空旅行終極手冊。

在目前或不久的未來,人類可抵達的地點如下:
→基本款:次軌道飛行。這是最便宜、最短程的太空旅行,帶你體驗火箭上升時的G力並感受身處太空無重力。
→升級款:地球軌道之旅。上升至地球軌道,然後再前往太空軌道度假村,不但可一覽地球美景,還有機會在太空中漫步,和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來場充滿異地風情的豔遇。
→經典款:登陸月球。在這趟數天至數個月不等的旅程中,你可以在月球上觀賞日蝕和星象、學習在低重力環境下行走、進行太空研究、採集月岩、運動、騎車造訪眾多獨特的地景,還有機會體驗神祕的月球瞬變現象。
→進階款:探索小行星與彗星。長途太空旅程的日常生活跟在地球沒什麼兩樣,舉凡吃喝玩樂、社交、工作、與地球的親朋好友視訊、寫部落格、發即時動態,還可以利用時間進修或協助科學家做研究。只是在微重力環境下,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動作有些古怪。(由於小行星及彗星軌道難以捉摸,本行程須提前預訂)
→終極款:移民火星。火星擁有許多值得造訪的特殊地景,還能體驗沙塵風暴,探勘火星生命跡象。若你是首批移民者,建立永久居住地與開發資源是首要任務,隨後還得發展社群、開創具有生產性的工作,並設置各項娛樂設施,試圖讓火星「地球化」。

關於旅程的法律與保險問題、行前訓練、身體與心理調適須知等等,詳見本書。


●天文學者強力推薦──
(依姓氏筆畫排序)
孫維新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教授
曾瑋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
葉永烜 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趙丰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BBC Knowledge》雜誌──年度首選

●各界好評
沒有任何書能像本書一樣為讀者介紹如此豐富的深太空挑戰。本書涵蓋了太空迷的必備常識,帶領讀者從物理和社會心理學出發,全方位理解身為太空旅客,甚至移居其他星球的注意事項。──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物理學教授羅伯特‧蓋勒(Robert Geller)

本書精彩呈現了一場又一場驚奇的太空冒險,唯有經歷豐富的科學家才能帶給你這些觀點。作者詳盡描述太陽系動人的景致,並以科學視角帶領讀者體驗感官經歷,提供太空旅人必備的地質及天文常識。──太空人安德魯‧威斯特(Andrew West)

本書帶給地球人一絲希望。任何目前無法負擔太空機票的人,都能仰賴這本書來滿足對宇宙的著迷,稍解內心的渴望。──《Booklist》雜誌

本書趣味十足,出發前往太空時,別忘帶上它。──《New Scientist》雜誌

作者簡介:

尼爾‧F‧科明斯Neil F. Comins
1951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從小就為重力與物質的本質所著迷。20歲時因研究廣義相對論,和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結緣;30歲時擔任美國NASA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研究星系的電腦模型;現為美國緬因大學的物理及天文學教授。
科明斯致力於天文教育推廣,經常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講。著有《發現宇宙》(Discovering the Universe)、《如果地球有兩個月亮?》(What If the Earth Had Two Moons?)、《太空旅行的危險》(The Hazards of Space Travel)、《神聖的錯誤:關於宇宙本質的誤解》(Heavenly Errors: Misconceptions about the Real Nature of the Universe)等,超過20本天文相關著作。

譯者簡介:

高英哲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與《BBC知識》國際中文版特約譯者。只有週末才想要工作的文字工讀生。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