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去天堂,
我還要來找妳當我的媽咪,這樣我和媽咪又在一起了。」
「媽咪,為什麼我會來當你的孩子?」、「媽咪,你小的時候,我在嗎?」、「媽咪,你以前和爸比去旅行的時候,我也有去。」……,這是孩子的童言童言,讓人不禁微笑起來,不過,一部分其實是孩子想要知道,自己的存在,對媽媽來說有多重要?與媽媽之間有多麼的親密?一種無形、深刻的情感聯繫,自然存在孩子與媽媽之間。《我一直都在你身邊》,這本色調柔和,給人一種溫柔感覺的小書,描述的正是這樣的故事,是一本能夠增進親子關係、富有教育意義與思考性、充滿感性與想像力的美麗繪本。
這天,提蒙問媽媽:「我呢? 我那時候在哪裡?」
媽媽忍不住笑著說:「那時候還沒有你呀。」
一個否定的答案,完全打破了提蒙原來的想法,也讓他忍不住生起氣來,直反對說:「不可能!不是這樣的!我一直都在你身邊!」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提蒙決定做一件事,他要去看看媽媽小時候住的那棟房子,他想要「尋找過去」,希望能在裡頭找到他以前真的和媽媽一起住過那房子、媽媽還是小女孩的時候,他一直就陪在媽媽身邊的證明。一番尋尋覓覓,心中有許許多多的疑問,幾番來回自問,突然間,有沒有找到答案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這時,提蒙只想跟媽媽在一塊兒,他想起媽媽照顧他、陪伴他、關愛他,媽媽的愛讓他感到好溫暖好安心。於是,提蒙拔腿往家的方向跑。他的家,他現在住的地方。在那裡,媽媽就是媽媽。
如果,故事裡,媽媽給的答案是肯定的,又會發展出什麼不同的故事呢?也許是這樣的 :「是啊!提蒙,媽媽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你一直就在媽媽身邊了。只是,我看不到你。在你決定出生來當我的寶貝之前,你靜靜的陪伴在我身邊,也一面觀察著媽媽。直到有一天,你很想要讓媽媽來愛護你,所以你決定出生當媽媽的孩子。」提蒙聽了,很開心的親吻媽媽的臉頰好幾下。
關於孩子存在的疑問,除了科學的答案,也可以是感性、充滿想像、美好而讓人感到幸福的答案。你和孩子之間的故事又是什麼呢?
作者簡介:
希絲卡.葛曼 (Siska Goeminne)
1968年在比利時的代因澤出生,於魯汶就讀日耳曼語語言、藝術跟文化政策。孩提時代就夢想成為作家,現在是全職的兒少作者和譯者。目前與家人住在魯汶,也在那裡工作,還養雞和幾隻小貓,常常忙得不可開交……。她通常在寧靜的橘色書房裡工作跟翻譯,作品備受肯定。
www.siskagoeminne.be
繪者簡介:
黎絲克.雷蒙斯 (Riske Lemmens)
1974年出生於藝術世家,15歲就夢想成為童書繪者。她在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 Antwerp)攻讀平面設計,並在那裡創作出第一批作品,其中一本──《一箱怪物》(Doosje monsters),更榮獲獎項,後來在1997年正式出版。從那時起,黎絲克一直是自由繪者,陸續跟多位比利時以及荷蘭作家攜手合作,自己也又寫又畫創作了幾本童書,而且大部分作品都被翻譯成了別國語言。黎絲克目前在安特衛普生活、工作,也在當地的博爾斯貝克藝術學院教書。她的目標是要把想像、幽默和所思所感融入作品裡。
www.riske.be
譯者簡介:
謝靜雯
專職譯者,荷蘭葛洛寧恩大學英語語言與文化碩士,熱愛兒少書,在薪展的繪本譯作有:《原來,我這樣也很好》、《我好想好想得到……》、《跳舞說再見》。
譯作集:miataiwan0815.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