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之秋》是一部三冊的散文集套書,以日記方式寫成,分為《初秋》、《仲秋》、《晚秋》三篇。描述著作者歸隱田園之後的生活實錄,透過農村四周景物的描寫,充分反映台灣本土所縕藏豐富的美,是作者對樸實生活的緬懷,和對昔日農村自然之美的謳歌。同時也是一本台灣少見的博物志,因為作者是一位「每事問」的農夫,他將所見所聞的野生動植物、生態環境、氣象景觀、農村的生活習性等面貌呈現出來。
全書充滿了他對單純田園生活的熱愛,以細膩的觀察、凝鍊的文字,寫下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是作者對台灣田園生活的緬懷和讚歌,蘊含了許多人文的思考和觀照。初秋篇的九月七日,描述一場西北雨的開始到結束,從起雲、打雷、閃電、降雨到放晴的經過,正如一場大自然的戲劇饗宴──高潮起伏、結局圓滿。文中又以人的渺小,來托大自然力量的偉大,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大自然的傑作。最後以貝多芬田園交響曲末樂章的牧羊人之歌來呈現雨過天晴的安詳、平和。這是知識份子重返自然、融於自然的真情結晶,它以樸拙凝練的田園日記式,描寫農家四周景物,充分反映台灣這塊美麗大地所孕育的內藏之美。
作者簡介:
陳冠學(1934-2011)
屏東縣人,台灣師大國文系畢業,曾任教師和編輯。
他具有傳統文人氣質,又有現代知識分子參與的入世之情。七○年代初,毅然辭去教職,重歸故鄉田園,晴耕雨讀,過著清貧樂道的書生農夫生活。
退隱田園後,耕讀之餘,俯仰宇宙人間,寫下不朽散文名作《田園之秋》,成為台灣文學史上最光彩燦爛的散文經典。小說集《第三者》則是作者投注生命寫作的文學鉅著,立意謀篇、殫精竭慮。他同時專注於台灣拓荒史和台語的研究,著有《台語之古老與古典》、《老台灣》等書,並致力於編寫台語字典。教養散文《覺醒:字翁婆心集》是作者長期觀察社會,以悲憫關懷之情撰寫的苦口良藥。
陳冠學筆鋒常帶摯愛這塊土地的一股熱情,獲獎無數,為當代散文大家。筆鋒如行雲流水,見解深刻獨到,教人心情激動、掩卷嘆息。
繪者.何華仁
國內鳥類繪畫專家,版畫創作者,曾多次舉辦畫展及版畫展,曾任台灣猛禽研究會會長,台北市野鳥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