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之鏡  動盪不安的十四世紀 | 拾書所

遠方之鏡  動盪不安的十四世紀

$ 704 元 原價 800

十四世紀的歐洲世界是什麼景象?如果有時光機器,你將看到黑死病(至少奪走三分之一的人口) 、戰爭、苛捐雜稅、腐敗的政府、失業軍人到處結夥掠奪、底層民眾起義造反、教廷分裂。而這一百年是歐洲從大一統基督教世界走向民族國家、主權國家關鍵的一百年。

在十四世紀,我們可以看到法國巴黎大學執歐洲學界之牛耳,它對教義做出的解釋會被其他地方所援用;我們也能看到十字軍的餘暉——團結歐洲基督教力量共同對抗來勢洶洶的奧斯曼土耳其。然而,這時期也有分裂的種子:英法百年戰爭(一三三七年至一四五三年)讓兩國民眾因為彼此的長期仇恨而產生對王室、專制君主的擁護,這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民族主義真相與緣起;教廷的分裂(一三七八年至一四一七年)給了世俗封建領主諸侯左右逢源的機會,當兩個教皇需要他人認可時,被迫不斷地讓步。這兩者都為民族主義的崛起、專制王朝培育了土壤。

這一百年,我們看到了教廷的貪腐,可是也有出身奧爾良的聖女貞德,這是一個神聖與腐敗並存的世紀。以此為例,說明十四世紀的歐洲反映了兩個相互沖突的圖景:一方面,這是一個十字軍、大教堂和騎士制度的時代;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墮入混亂與精神痛苦的世界。

塔克曼這本極具啟示意義的作品中不只審視了宏大的歷史主旋律,還深入到了家庭生活的細枝末節:童年是怎樣的,婚姻意味着什麼,以及金錢、稅收和戰爭是如何左右農奴、貴族和神職人員的生活的。她復原了中世紀驕傲的紅衣主教,學者,小販和神職人員,聖人和神秘主義者,律師和商人,以及最重要的騎士的生活;重塑了中世紀輝煌又混亂的生活圖景。

寫作緣起

作者塔克曼是成長於一戰後的歐美世界(1912年生),而她眼中所及是失業、經濟大恐慌、法西斯主義的崛起流行;她向歷史叩問可有近似的時代可供借鑑,最終讓她找到歐洲的十四世紀。這個世紀的歐洲黑死病(至少奪走1/ 3人口) 、戰爭、苛捐雜稅、腐敗的政府、掠奪、貧民起義造反、宗教信仰分裂,可是卻能隨之誕生了「文藝復興」,並且「文藝復興」還是後來西方開創盛世成為全球主角的基石。因此,這個世紀的故事或許能給困惑於兩次世界大戰後的世人些許啟發。

作者簡介:

美國最會說故事的歷史學者之一——芭芭拉‧塔克曼(Barbara W. Tuchman)

芭芭拉‧塔克曼(1912-1989),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作家,1963和1972年分別以《八月炮火》與《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1911—1945》兩度拿下普立茲獎。是美國很受大眾歡迎的歷史學者,擁有數百萬的讀者。

塔克曼,其父親擁有The Nation雜誌,她外公(亨利‧摩根索)是美國駐鄂圖曼帝國的大使。她畢業於紐約華頓中學、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後的1934-1935年在日本東京為總部設於紐約的太平洋關係協會進行研究。1937年去了西班牙的馬德里與瓦倫西亞,進行西班牙內戰的第一線報導。(1938年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作品The Lost British Policy: British and Spain Since 1700)

二戰期間,塔克曼服務於美國戰時情報局;戰後花了十年的時間完成了關於巴勒斯坦與以色列問題的研究—Bible and Sword: English and Palestine from the Bronze Age to Balfour。1978年,塔克曼成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會員;隔年當選為創立於1898年的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首位女性主席。作者在1980年榮獲兩項殊榮:1. 《遠方之鏡》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National Book Award in History));2.當年度塔克曼被國家人文基金會推選為「傑弗遜講座」,該講座是美國聯邦政府在人文方面的最高榮譽。

譯者簡介:

邵文實
邵文實南京大學文學博士,東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