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經營、地方再造 雙領域話題書
二○一四年,「地方消滅」論(地方人口持續漸少將造成多數鄉鎮消失)揭開日本積極投入地方創生的序幕。四年過去,縣市吉祥物大戰、追求農產品高附加價值的果園、興建大型綜合設施等,執行「常識作法」的典型結果是地方財政陷入危機,衰退加劇。四年間,媒體熱衷報導一時的「成功案例」,引起其他地方跟進,失敗模式被荒謬地再三複製……身在台灣的我們,對此絕不陌生。
擁有十八年地方活化事業經驗的木下齊,在第一線證實地方的活路在於獲利的事業。繼「不要依賴補助金!」等創業綱要,這位日本最積極的地方創業者,首度從事業項目、資產、人、金流、組織五大面向,整理日本公家與民間地方創生的現場作法、問題結構,以及具體對策。
特產、地方品牌、觀光──做什麼產品、政策項目才能延續地方的未來?
特產賣不出去、農會加顧問公司的組合讓產品長得都一樣、觀光業照以往的商業模式已經無法成長……面對上述困境,作者結合日本各地實例提出新思維:產品不是「做了再賣」,關鍵在一開始就讓消費地的販賣者、消費者一起參與。比起品牌化,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的對策更重要。今日的地方創生不只是「我們是○○之鄉」,還要讀取未來地方變化的徵兆。
【成功案例】
改變販賣時期、對象(羽田市場與地方漁業品牌)
縮小客群的觀光之道(尾道單車旅館)
【失敗案例】
用稅金「打群架」的1092隻吉祥物
無辨識度的「地方品牌七件組」……
活用資產、人、組織的地方智慧──衰退都是因為人口問題?公共財如何活用?
作者指出,「人口減少」是地方衰退的結果而非原因,今天本該以人口減少為前提來規劃地方事業。人口少的農業鄉鎮如果能透過產業效率化提升個人所得,完全可以看到活路。另一方面,公家對公共資產的過多禁止,將造成地方荒廢。由民間主導,對公園、高速鐵路等公共財有「獨特使用法」的地方,能更有效提升區域整體價值。
【成功案例】
從公園誕生的上市公司(札幌大通公園的「啤酒廣場」)
活用高速鐵路的地方(輕井澤與南魚沼市)
【失敗案例】
共識優先的萬靈丹事業 (南阿爾卑斯市觀光果園)
大型綜合設施(岡山縣「ALNE津山」)……
目標是不重蹈覆轍,徹底發展地方獨有的魅力。
本書舉吉祥物、故鄉納稅、撤退戰略、高齡人口移居等28種地方創生方案的細節與分析,提示了地方活化「從今天開始的選擇」。值得所有打拚地方再造、想掌握在地商機的你參考!
本書特色
◎含農作特產、觀光、地方品牌等實際案例,提供前線業者新刺激、新思維。
◎日本地方活化的失敗模式如他山之石,值得地方官借鏡。
◎作者具企管、投資背景,財務觀念、經營策略談得深入淺出,有創業、管理需求者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木下 齊( Kinoshita Hitoshi )
1982年出生於東京。一橋大學企業管理學碩士。
地方事業投資家、經營者。
高中即開始參與早稻田商店會實務,高三時被推舉為「商店街網絡公司」社長(股東約50人,共集資1,245萬日圓)。
2008年創立「熊本城東管理株式會社」,在日本各地經營、投資地方創生事業。致力於將企業理論落實於地方再生,並將在現場得到的知識、見解進行系統化宣導。
木下齊在日本率先提出:「沒有創造利潤,甭談地方再生」、「補助金是毒藥!」等創見,為日本地方創生業界的新生代代表人物。
譯者簡介:
張佩瑩
出生於1981年,台中人。
現居大阪,從事翻譯與台灣華語教學。
最新譯作包括《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新手媽媽的育兒療癒科學》、《四重奏》(合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