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女兒的狀態與心境,此書最特別之處是同時回頭探討母親的生命困境。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撰推薦序。
丁郁芙(臨床心理師)、吳姵瑩(諮商心理師;愛心理創辦人)、黃偉俐(黃偉俐身心科院長;《失眠勿擾》作者)、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同感推薦。(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多年來,我一直很好奇:到底外婆與母親之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天底下竟然會有傷害自己子女的母親?為什麼這麼多女兒「想愛媽媽,竟然這麼難?」終於,這本《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解開了我多年的疑惑。
心理師黃惠萱利用個案的故事,讓我有撥雲見日之感。……
只可惜,我母親早走了20年,我來不及帶著這本書裡的「療心練習」去教導親愛的媽媽:
『要相信自己的直覺』、『以自信取代懷疑』、『以客觀事實破除對方的操弄』、要以『拒絕』和『中斷』去面對外婆的心理缺陷。
最重要的,是要「身心健康的活著」,因為我們三個孩子和爸爸的愛,就是妳的美好人生……」
──陳安儀(資深媒體人)
◎「很多人會困惑:為什麼我們常聽到『母女糾葛』,卻鮮少聽到『父子糾葛』?那是因為:在我們的文化裡,父子之間的關係困境,更常見的是『疏離』,遇到衝突情境時,大多採取指責或逃離的策略來因應。
但同為女性,在母女之間,會有大量親密與情感流動的需求,因此情緒界線容易模糊。尤其在父母的婚姻出狀況時,女孩比男孩更常以拯救者的姿態,企圖去照顧母親的孤單,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成長、獨立與健康,來守護家庭的完整,成為『留守家庭的孩子』。
好的婚姻關係,是父母能夠送給孩子最棒的禮物!因為孩子可以安心、獨立去飛,毋須在自己的生命中往前走時,還得頻頻回首望向孤單母親的身影,並且在自己長大、自組家庭以後,不自覺繼續複製母親的身影。
這是在看完黃惠萱心理師的著作後,最深刻的感觸。特此推薦予您!」──陳鴻彬(諮商心理師;《鋼索上的家庭》作者)
◎3段暖心的修復叮嚀
1.儘管大家都說母女連心,但妳的母親不是妳,就算妳用自己的人生去完成母親的期待,她的心靈功課也不會因為妳的努力而少一點。
人生在世,我們只能為自己負責任,也只該為自己負責任。
2.當妳覺得「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努力,下屬/孩子才會出這樣的錯!」時,
告訴自己:「我接納我自己有時候不夠努力,我接納我自己無法避免下屬/孩子的錯誤」。
當妳認為「我必須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才算是個好女人/妻子/母親/媳婦」時,
告訴自己:「我接納我自己無法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
當遇到挫折與失敗時,若批判自己的信念再度出現,請告訴自己:
「我接納這件事情中我做得好的部分,我也接納這件事情中我做得不夠好的部分。」
3.與遺憾共處的最佳方式,就是「如實地接納」。
接納「母親的缺席」,接納自己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真相,並且接納自己對遺憾自然產生的情緒和想像,例如妳會疑惑、生氣、哀傷、怨恨、嫉妒,妳會不由自主地認為可能是自己不好,可能是命運不好。
如實地接納妳會有痛苦的情緒,也接納自己會產生無盡的想像,但是請記得,「情緒只是情緒,想法也只是想法」,這兩者都不是事實。
如果妳不用力地抓住它們,情緒會過去,想法也會改變。
妳覺得遺憾的影響力很大,可實際上沒有妳想像的那麼大。
38種暖方式,把母女關係愛回來:
一、拒絕逼迫,拿回屬於妳的主動權
二、不論好壞或輸贏,勇敢走自己的路
三、練習放下「比較」,接受「本質」
四、做妳自己故事中的主角
五、接納所有被自己遺忘的妳
六、從競爭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角度
七、練習區分,並經營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
八、練習在關係中說「不」
九、給予適當的信任,讓對方有改變的機會
十、練習「退後幾步」來說話
十一、不斷地摘下偏見的眼鏡
十二、昇華版的陽剛
十三、昇華版的陰柔
十四、信任妳自己
十五、接受妳「無法」狠心,也接受妳「必須」狠心
十六、練習只為自己負責
十七、試著做自己心靈的好媽媽
十八、培養對他人言行的觀察
十九、時常觀照自己內心的感受與想法
二十、練習「不批判、不交換」
二十一、學習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二十二、平衡且全面地認識自己
二十三、享受平凡的小幸福
二十四、練習分辨「感受」不等於「事實」
二十五、把「不完美的自己」接回來
二十六、山不轉,路轉。跌倒是告訴妳,要用別的方法來成功
二十七、路很長,但一定要走。請遠離受虐關係
二十八、如實地接納生命中的遺憾
二十九、勇於選擇好關係
三十、愈想緊抓,愈該放手
三十一、探索並照顧想壓抑下去的感受
三十二、學習「恰如其分」地照顧自己
三十三、直視痛苦,接受如其所是
三十四、學著視自己若珍寶
三十五、建立人我界線
三十六、享受互動的樂趣
三十七、找到妳自己可以滋養伴侶的方式
三十八、練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擔任各種角色
作者簡介:
黃惠萱,臨床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目前於黃偉俐診所擔任臨床心理師,並於《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擔任專欄作家。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系,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曾任職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團體帶領者。
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粉絲專頁:「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