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界限:解決人際、愛情、父母的情感糾結症 | 拾書所

關係界限:解決人際、愛情、父母的情感糾結症

$ 270 元 原價 300


心理界限探索x 物理界限探索 x 建立界限的公式與步驟,療癒且茁壯自我!
什麼樣的人需要心理界限?
*老是認為自己要對身旁的人交代,或為他們的事情負責
*習慣心情不好就找人傾訴,卻感覺朋友越來越少
*經常覺得疲憊不斷奔波,事情永遠忙不完
*好好先生好好小姐,卻常遇到將你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的人
*感到自己說話好像沒有分量,不敢提出要求也不敢拒絕他人

在我們的文化教養中,感受很容易被忽略,也導致我們缺乏感受。
人之所以需要界限,是要把感覺找回來,並指認出自己的感覺。
沒有自我界限時,一味付出就成了討好,最終因心力交瘁,而選擇斷絕關係。

當整理好與自己的關係之後,才能好好經營每一種關係。
學會為自己付出,不再執著於討好他人,讓對方負起該負的責任。
越認識自己,也會越清楚界限,保護也尊重自己的感受,便有能力去愛與被愛。

要停下的是「模式」,而非終止「關係」!
──看不見的血緣使彼此的情緒更糾結?
對於家人的要求或期待,從不敢拒絕;想離家去實踐目標,卻被說成是背叛者、不孝順……感覺自己不受到重視,但一直當那個身兼多職、幫別人擔責的人。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你可以做的不是逃離,而是設立界限,分離情緒。

──伴侶問題老是搞不定?
另一半的某些習慣總是令你看不順眼,想要嘗試溝通卻無用;伴侶事事依賴你,把你當作提款機或工具人。想拒絕對方的要求,卻怕對方不開心而離開自己。其實你該忍耐的不是對方,而是「受不了」的自己。

──受困於難解的三角習題?
‧婆媳:夾心餅乾的「先生」是化解的關鍵,不再作母親的情緒配偶,讓父親重新「歸位」,理解與溝通,解開上一代的心結,才能好好經營自己的家庭。
‧小三:讓伴侶專注癡迷的,無論人事物皆是關係中的第三者。小三的存在實則是伴侶以自我保護的形式,將情感投注到另一個人事物上以尋求喘息,避免回到親密關係被指責,或再度感到失望、無力……

──身旁的人都好像只是想利用你?
沒有「自我」的人無法拒絕他人要求,不僅為別人而活,還會反過來懷疑是不是自己給得不夠?無論朋友相處或職場往來,都需要定下界限,守護自身原則與底限。

作者簡介:

吳姵瑩 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曾經待過企管顧問界,也在醫院、大專院校、法院從事心理諮商工作,
一直感念何以心理學有著龐大的理論架構,去理解人們和協助人們度過生命的困頓,
創造更好的生活,卻沒有機會被大眾好好認識,並且運用在生活中。
由於很多人依舊對心理諮商存有汙名化的想法,甚至對這樣的課程感到卻步。
希望能夠教導大眾並激發對這門生活知識的渴求,
因此過去幾年不斷創作、書寫,開辦課程推動心理學習風氣。
喜歡透過旅遊來深度觀察不同的文化與民族,也將旅遊經驗到的衝擊融入在創作與課程中。想告訴大家,生活與思考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種,期望可以提升更多人對自身意識或框架的覺察,為自己創造更幸福的人生。

著有:《做自己最好的陪伴》(遠流出版)、《圖解幸福大人心理學》(易博士出版)
粉絲頁:www.facebook.com/chloewupsy/
官網:www.iiispace.com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