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貝聿銘的世界》一書之後,作者黃健敏以親身多次旅行的觀察體驗,再次針對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的卓越作品,就不同建築類型彙整編輯了詳盡的資料,從早期在高原的全國大氣研究中心,揭開大師從房地產業務轉型至建築藝術的契機,更深切地記述對貝聿銘職業生涯有至大影響暨成就的華府國家藝廊東廂。
1989年是貝聿銘事業的巔峰期,該年完成的作品計有:巴黎大羅浮宮第一期整建拿破崙廣場玻璃金字塔、加州比華利山莊創意藝人經紀中心、德州達拉斯邁耶生交響樂中心、紐約州桑夢思市國際商業氣公司辦公大樓、康州威靈福特市加特羅斯馬力學校科學中心與香港中銀大廈等。本書作者特以參與香港中銀大廈工程的多年經驗,完成該大樓第一手的介紹報導,為貝聿銘高層建築作品留誌珍貴的獨特文獻。
美術館/博物館是貝聿銘最為大眾知曉欣賞的類型作品,本書收錄他於1990年退而不休的五件力作,剖析建築的意涵與興建的歷程,引領讀者更深入貼近瞭解建築。
活力殿堂/克利夫蘭搖滾樂名人堂
桃源鄉記/日本滋賀美秀美術館
都市劇場/德國柏林歷史博物館
姑蘇新傳/蘇州博物館
陽光建築/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全書十萬餘言,圖片三百餘幅,諸多資訊為首度發表,如貝聿銘所設計的華府史萊頓宅與德州福和市單禘邸等。對建築、藝術的愛好者,本書提供了彌足可讀性的智識!
作者簡介:
黃健敏
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畢業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建築碩士
文化部/基隆市/台北市/台北縣/新竹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委員、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公共藝術委員、台北市捷運工程局公共藝術委員。台北市立美術館諮詢委員、國立台灣美術館諮詢委員。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理事、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
曾任教於中原大學/東海大學/文化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校。
1993年起參與台灣公共藝術政策與執行之工作,著書撰文鼓吹「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2002 年1月至2004年7月出任《建築師》雜誌副社長兼主編,致力推動建築文化活動,策劃建築師公會與台北市文化局共同舉辦33場「世界都市建築」系列演講,爾後與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策劃「魅力都市.建築世界」系列演講70場。
2006年任《建築》雜誌總主編,入圍2008年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最佳科學及技術類」。曾任《聯合報》深度旅遊周刊「開起建築之眼」,《國語日報》「城市一瞥」,《藝術家》雜誌「環境與藝術」,《炎黃藝術》/《山藝術》雜誌「公共空間」,《室內》雜誌「都市家具」,《藝術收藏+設計》雜誌「建築觀點」等專欄作者。
著作包括《貝聿銘的藝術世界》、《台灣建築的先行者》、《美國公眾藝術》、《生活中的公共藝術》、《百分比藝術》、《慶典公共藝術嘉年華》、《藝術盡在街頭》等。編作有《1999年公共藝術年鑑》、《2000年公共藝術年鑑》、《2001年公共藝術年鑑》、《空間美學新發現──公共藝術的教育.參與.創作》、《都市美感心體驗──公共藝術的多元.跨界.場場域》、《都市美學力──台灣.法國公共藝術》、《2014第四屆公共藝術獎專輯》、《2016第五屆公共藝術獎專輯》、《2001年台灣建築獎專輯》、《2002年台灣建築獎專輯》、《2003年台灣建築獎專輯》、《閱讀貝聿銘》、《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