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在綠色企業基金會擔任副執行長,推廣環境教育超過10年以上、生活上身體力行、著書、寫部落格的台灣阿乾,一位是科技學院院長、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香港學者,分別從個人在食、衣、住、行減碳、節能上的實踐,談到綠色節慶的各自主張,產業和環境共好的趨勢和政策,讓讀者看到台灣和香港在平衡環境和自然間各自面臨的共同宿命和差異問題。
生活篇中:
省電-台灣阿乾說勤看電表、關上備用電器、選用LED燈泡、節電產品,是他省電的王道。香港學者則說淘汰超吃電的舊電器、改穿質料較薄的衣服、多吹電扇、關掉家裡冷氣、走進商場,是他的省電主張。
省水-台灣阿乾參與設計洗衣機回收系統沖馬桶、回收雨水、減少馬桶用水、洗低碳熱水澡、多利用灰水,減少水足跡、倡導建築物納入『水資源回收』設計,為下一代健康飲水的基本人權奮鬥。
香港學者則為長期處於供水緊張的香港,努力一位是在綠色企業基金會擔任副執行長,推廣環境教育超過10年以上、生活上身體力行、著書、寫部落格的台灣阿乾,一位是科技學院院長、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香港學者,分別從個人在食、衣、住、行減碳、節能上的實踐,談到綠色節慶的各自主張,產業和環境共好的趨勢和政策,讓讀者看到台灣和香港在平衡環境和自然間各自面臨的共同宿命和差異問題。
生活篇中:
省電-台灣阿乾說勤看電表、關上備用電器、選用LED燈泡、節電產品,是他省電的王道。香港學者則說淘汰超吃電的舊電器、改穿質料較薄的衣服、多吹電扇、關掉家裡冷氣、走進商場,是他的省電主張。
省水-台灣阿乾參與設計洗衣機回收系統沖馬桶、回收雨水、減少馬桶用水、洗低碳熱水澡、多利用灰水,減少水足跡、倡導建築物納入『水資源回收』設計,為下一代健康飲水的基本人權奮鬥。
香港學者則為長期處於供水緊張的香港,努力做到洗手、洗衣或洗菜時,使用水盆代替長開水龍頭; 使用花灑淋浴,代替在浴缸浸浴、呼籲公部門讓海水沖廁的成本清單透明化,讓大眾了解汙水處理的成本高,共同努力避免浪費水資源。
減碳節能篇:
飲食-台灣阿乾說選擇低碳生產、本地栽種的食物、建立『少吃肉類,多吃蔬果』的飲食習慣,不吃美國穀物牛肉,除了健康風險考量外﹑對減緩地球暖化有貢獻。香港學者關注過多的廚餘處理問題,減少廚餘、有效的回收、再生利用、推廣回收廚餘教育,提升廚餘回收率。
住宅-台灣阿乾說減碳18%仰賴建物節能,也在企業中參與全球最綠、節能的綠建築工程,如『成大孫運璿綠建築研究大樓』、那瑪夏民權國小。頂樓加蓋既然是台灣存在已久的庶民文化,南臺灣的政府以推行鼓勵並補助,頂加搖身一變成可合法生財的太陽能棚。
香港學者認為綠建築是環保時代的象徵,香港政府更推出多項計畫鼓勵實踐可持續發展的承建商,香港的環保建築,如: 鑽石山火葬場、羅湖懲教所及油麻地戲院等; 天台垂直綠化又稱綠牆,是香港的環保創意,有助減低環境汙染。
綠色節慶篇: 台灣阿乾分享趁每年大掃除,趁機做居家綠改造,一位是在綠色企業基金會擔任副執行長,推廣環境教育超過10年以上、生活上身體力行、著書、寫部落格的台灣阿乾,一位是科技學院院長、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香港學者,分別從個人在食、衣、住、行減碳、節能上的實踐,談到綠色節慶的各自主張,產業和環境共好的趨勢和政策,讓讀者看到台灣和香港在平衡環境和自然間各自面臨的共同宿命和差異問題。
作者簡介:
張楊乾
認識他的人都叫他阿乾(甘),現任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2007年創設《低碳生活部落格》,除書寫自身在生活中的減碳嘗試,並與眾多環境寫手共營網路社群,分享減碳新知,至今點閱已超過300萬人次。曾代表基金會七度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大會及附屬會議,並擔任過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經濟部『智慧節電計畫』諮詢委員、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審議委員等職務,個人曾獲《遠見雜誌》頒發『台灣環境英雄獎』、水利署頒發『節水達人獎』;相關出版品則榮獲『華文部落格大賞公益類首獎』、『開卷好書獎』、『廣播金鐘獎—企劃編撰獎』等肯定,現持續與團隊在台灣推動能源教育與普及綠建築等相關計畫。
何建宗教授
香港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教授。專注水質及赤潮研究,曾七訪北極,三赴南極進行科研。主著及主編書籍三十多本、發表論文約三百篇。2004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銅紫荊星』勳章、2009年獲頒『全國人物環保成就獎』、2011年獲評為『2010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志願服務包括:『綠色力量會長』、『環保促進會執行委員』、『碧海行動召集人』、『澳門綠色環境保護協會會長』、『澳門培正及培道中學校董』等。是
『九龍城浸信會和培正道浸信會的執事』、『2013-2014年度香港浸信會聯會副會長』。在大專界桃李滿門,也是多所綠色中、小學的倡始人,推動生態神學和環境倫理不遺餘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