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略的主角:新界鄉議局發展及其中華民族文化承傳 | 拾書所

被忽略的主角:新界鄉議局發展及其中華民族文化承傳

$ 603 元 原價 670

打醮、祭祖、神功戲、宗祠、祖堂等燦爛的中華文化習俗,為何能在新界土地完整保留、綻放?新界鄉議局在地方傳統承傳上,又扮演甚麼角色?
成長於台灣、定居香港、紮根新界的廖書蘭為你娓娓道來。

※ 新界鄉議局與地方傳統文化承傳關係新探 ※

新界,一個由獨特歷史事件衍生的地區,也是觸發香港整體回歸的歷史主角。新界原居民在特殊的境遇下,在一千年間,保存了自身的中國傳統文化習俗,直至現在。

本書立足宏觀歷史與文化的視角,以新界鄉議局與新界地方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為主軸,向讀者介紹新界鄉議局的設立、發展和沿革的過程及其擔當和行使的功能;通過梳理新界地方文化的種類,闡析其內容、特色,展示新界鄉議局為保護、弘揚及發展新界地方文化付出的努力,並嘗試作出公允的評價。

寫作期間,筆者翻查大量新界鄉議局檔案、文獻典籍、各姓族譜、各鄉刊物、坊間書籍,同時進行田野考查,嘗試審視新界社會的治理方式,如何從中國傳統鄉紳制度沿革成為今天的新界鄉議局,並點出新界鄉議局在發展進程中,與港九發展之關係,在經濟、政治、文化範疇上所作出的貢獻及其模範意義。

本書特色:
1. 本書重點分為兩部分,其一方面是新界鄉議局的歷史。作者身為鄉議局中人,接觸到不少內部的檔案及資料,部分更是從未公開的一手資料。第二部分是新界的傳統習俗,在有限的篇幅內介紹多種主要的傳統習俗。
2. 作者以新的角度,闡述新界鄉議局與地方傳統文化承傳的關係,更肯定新界鄉議局在穩定政局方面的貢獻。

作者簡介:

廖書蘭,祖籍江蘇武進,生於臺北,定居香港。文學博士。現為新界鄉議局議員、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亞洲華文作家協會香港分會會長、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審批員、香港校際音樂暨朗誦節評判、民政總署贊助「全港青年學藝創作比賽」大會評判。

曾獲廣興文教基金會獎學金、中華僑聯文教基金會華文著述獎、亞洲華文作家基金會文藝獎最佳散文獎等。多年來在《信報》、《明報》、《大公報》、《亞洲週刊》等媒體撰寫專欄文章,1999年起至今,先後在《大公報》、《香港商報》、《文匯報》副刊撰寫專欄。

著有《放飛月亮》、《書蘭中英短詩選》、《煙雨十八伴》和《黃花崗外》。其中《黃花崗外》榮獲中華僑聯文教基金會華文著述獎(學術論著項——社會人文科學類第二名)。著作於2011年被納入大英國家圖書館館藏。詩集被翻譯成英文、藏文、馬來文、阿拉伯文。

近年,擔任汶萊中華文工作,促進中國內地、香港及台灣的文化交流,積極扶掖後進,致力承傳與發揚中華歷史文化。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