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命演化的過程與奧祕都在這本科學繪本裡★
每個人的身體裡面都有骨頭,
你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嗎?
人類最早的遠祖誕生在大海之中。
雖然後來到陸地上生活,
但這一片汪洋依然與我們相伴,
而留住這片海洋的,是骨頭。
★黃大一(臺灣知名古生物學家)、
水丰刀(閱部客)知名說書人——感動推薦★
或許你曾聽說過「生命的起源是來自大海」這個說法,但當初大海裡的生物是怎麼到陸地生活的?牠們的外型與身體構造為了適應沒有水的環境,又有多少的改變呢?這一切祕密其實都記錄在骨頭之中。
很久很久以前,大海裡的生物原先是沒有骨頭的。但後來當大海裡的生命大爆發,就快住不下時,有一群動物試著想要離開海,到河川裡去生活。可是河水的水質和海水不一樣,例如河水的鈣就比海水少很多,但鈣很重要啊,怎麼辦才好!所以動物體內出現了能儲存大量鈣質的場所,那就是由骨頭所構成的脊椎!
脊椎不只是可以儲存鈣質,還能產生血液、支撐身體,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生物能登陸的主因之一,生物為了能適應環境,漸漸改變了骨頭的形態,因此只要觀察動物的骨頭,就能探知生物是如何演化的。
本書用「骨頭的漫長旅行」這個有趣的觀點,和孩子揭示生命與萬物的演化過程。而繪本讀到最後,用人類胎兒的孕育再次揭示人類並非特立於萬物之上,我們其實和其他生命一樣,仍生活在大海裡,而大海就藏在骨頭中。在骨頭的支持下,我們的孩子才能勇敢探索這個世界,一如當初那些離開大海,到陸地上生活的動物一樣。
書末補充更多關於骨頭演化的知識——
.並非最凶猛的生物,最適合生存
生存雖然要經過弱肉強食的競爭,但是並非最凶猛的生物才能存留下來。古生物學家在寒武紀前期的地層中發現了「昆明魚」、「海口魚」、「巨型斯普里格蟲」等生物化石,牠們都是初期的魚類。都不是強悍凶猛的生物,但由於下一個世代的生物繼承了牠們的「脊索」特徵,有助於在環境中生存,如今我們人類才擁有「脊椎」。
.磷酸鈣的選擇成為了演化的助力!
早期的骨骼成分有兩種,碳酸鈣和磷酸鈣。「亞蘭達甲魚」為了保護自己,身體的前半部有著骨頭形成的堅硬鎧甲。這些骨頭的成分是「磷酸鈣」。相較之下,貝殼及珊瑚的骨骼成分則是「碳酸鈣」。碳酸鈣一旦凝結之後就很難分解,但是磷酸鈣隨時可以分解出其中的鈣,使其溶入血液之中。由於動物後來離開了大海,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生活,磷酸鈣的特性對動物來說相當方便,成為演化與繁榮的助力。
.為什麼世界上的生物是今日的樣貌?
目前我們尚無法明確求證出生物演化或突變的理由,只知道生物的身體有時會發生突變,假如這個變化讓生物在環境中變得更有利,這個生物就會存活下來,並且將其特徵傳承給下一代,而這就是演化的過程。
(以上節錄)
作者簡介:
松田素子
1955年出生於日本山口縣。兼具編輯及作家身分。曾任職於專門出版兒童圖書的偕成社,為雜誌《月刊MOE》的創刊元老之一。後任該雜誌總編輯,但於1989年離職。其後成為自由編輯,作品以繪本為主。曾以編輯身分見證多名作家的誕生,亦曾參與過詩人窗.道雄的畫集編輯出版工作。此外也積極從事自然及科學領域書籍的企畫編輯及撰稿。
川上和生
1959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畢業於北海道設計專門學院。曾任職於設計公司,於1986年成為自由作家。能以柔軟的筆觸及溫暖的色彩詮釋出作品中的世界,細心營造猶如置身其中的氛圍,令小孩及大人都深深著迷。除了教科書及雜誌中的插畫之外,亦著有《山上的美味:長出橡子的樹》(文:柚木陽子/理論社)、《山梨》(童話作者:宮澤賢治/miki HOUSE)等繪本。
監修者簡介
櫻木晃彥
日本寶塚大學教授。1954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澀谷區,畢業於東京大學理學部。具醫學博士學位,專業領域為骨骼的三次元形態解析。於許多大學及專門學校教授美術解剖學相關課程,上課及演講內容有趣易懂,深受學生好評。著作有《圖解:掌握身體結構》(新星出版社)等。
日本群馬縣立自然史博物館
以自然史(涵蓋地球及生命的一切歷史)為主題的博物館。專業人員除了館內工作之外,亦參與書籍、影像、展覽、田野調查等各方面活動的研究或監修工作。第一任館長為古生物學家長谷川善和,在1996年於日本群馬縣富岡市開館。
審訂
蔡政修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古脊椎動物演化及多樣性實驗室助理教授。1983 年出生於臺灣臺中。2004年參與了「爆炸抹香鯨」的解剖後,墜入了鯨的世界,立志想要解開鯨演化的奧祕,因此到了紐西蘭攻讀鯨化石研究的博士學位,陸續到世界各地檢視相關的骨骼及化石標本,其後到了日本繼續從事鯨化石、古生物及演化相關的研究工作。寫論文之餘也書寫科普文章,試著讓大眾了解「象牙塔」裡的世界。
譯者簡介:
李彥樺
1978年出生。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臺灣東吳大學日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從事翻譯工作多年,譯作涵蓋科學、文學、財經、實用叢書、漫畫等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