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貫儒學活化傳統的孔孟傳人
解析孔門六藝於現今社會的必要思索
經書,本是傳統讀書人最基本的文化滋養。
優遊博涉,貫通古今,兼容東西,精深活用,以全面的生命觀照,紮實的治學方理,重新探討孔門六藝「詩、書、禮、樂、易、春秋」的當代風貌。
龔鵬程認為,治學史就是生命史,而生命是整全的,不可割裂,因此他重通貫、貴整合。從前莊子形容老聃是「古之博大真人」。他不願為某家某派、某領域某學科所限。三教、四部、九流、十家、辭章、義理、考據、經濟,俱要通貫,以生命力綜攝為一。
「生活即是為學,學習所得,便是生命的具體存在狀況。故為學不是知識上的事,乃是關乎人之存在的。人之所以為人,且是這樣一個人,即與其學有關。學君子者為君子、學貓狗者為貓狗。我於此有些體驗,不妨說說。
故我述學,談學問,跟別人不一樣,談的是生命史。
我,不過四大假合,終歸塵土;龔鵬程三字,即是假名,是偶然用著的符號,呼我為牛則為牛,呼我為馬則為馬。可是萬法皆空而業不空,人都會死,而他所造、所成、所立之業卻可能存續下去。所以說立功立德立言是三不朽。人終朽而業自有其生命,雖我造立,匪我思存。由歷程看,我主它從;由歷史看,它實我虛。故本書又是以我生命為線索來敘述的當代學術史。」
詩:學問與生命是合起來的。詩若成學,人即成詩。
書:文學書寫活動不但關連於道,關連於宇宙秩序與終極真理,也關連著歷史的開展。
禮:是近代被汙名化最嚴重的一個字。
樂:樂並不只是樂音演奏,乃是以音樂為中心,發展成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
易:孔子引易說易,謂占人與醫生都須具有恆德。何以故?他們面對的是命運、是死生,這都是最多變化、最顯飄忽的;若無恆德,如何貞定?
春秋:歷史並未完成,須待人投入,與之交談,乃能彰顯。
作者簡介:
龔鵬程
現為北京大學教授。
祖籍江西,1956年生於台灣,博士、教授。曾任報社主筆、書局總編、政府公職人員等等,創辦過三所大學、一些研究機構。兼通三教,博涉九流。著作六十餘種,主編圖書數百種。以弘揚中華文化為職志,現在大陸講學。曾任南華大學、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創校校長;中華道教學院副院長;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文教處處長;美國歐亞大學校長;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等。
曾獲獎勵及榮譽稱號:
1.中山文藝獎:文學理論類(1983)
2.教材改進甲等獎(1987,教育部)
3.中興文藝獎章(1991,中興文藝協會)
4.傑出研究獎(1991,行政院)
5.淡江金鷹獎(1995)
主要學術成就及著作:
已出版論著七十餘種。
包括《文學散步》、《文學與美學》、《美學在台灣的發展》、《書藝叢談》、《讀詩隅記》、《中國文學批評史論》、《俠的精神文化史論》、《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國學入門》、《龔鵬程四十自述》、《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