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溪少年兄 | 拾書所

磺溪少年兄

$ 422 元 原價 480

重新認識王燈岸,折射出一個和現在有時間差,卻充滿當代文化的在地性以及時代精神的綻放。是可以繼續傳承下去的講古詩篇,指向未來的「出土」與翻新的生命史。

本書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前半部是王燈岸書寫於1978年、未完成的〈人生流轉陸拾年〉,是王燈岸的自傳,但只寫到1938年青春年少的十九歲,就因投入《磺溪壹老人》的書寫而中止。這部分真實呈現王燈岸如何從「剋母」流浪兒的叛逆,到就讀淡水中學後的脫胎換骨,以及之後赴東京留學的人生轉捩點,可說是反射出日治時期的臺灣年輕人,面對不可知未來的理想抱負,以及面對現實考驗的忐忑焦慮的時代縮影。

本書後半部是由編註者王鏡玲,從女兒的角度所書寫的〈花開民主自由園——父親王燈岸的身影〉,勾勒王燈岸二十世紀的時代身影,試圖某種程度地補充王燈岸未完成的自傳。

本書尚附錄有兩份未完成的重要草稿片段,字數雖不多,但彌足珍貴。一份是攸關王燈岸進入大學抉擇的未完成草稿,另一份是王燈岸寫王敏川先生的未完成草稿,寫於一九八四到一九八五年,是作者最後遺稿。

作者簡介:

王燈岸(1919-1985)
臺灣彰化人,日本東京中央大學法學科畢業,黨外民主運動重要推手之一,「磺溪精神」提倡者。在臺灣戰後1950到1980年代,積極推動深耕彰化、串連全臺各地黨外民主運動。1950年代初期起協助臺灣文化協會前輩、黨外元老石錫勳(1900-1985),連續三次參選彰化縣長,擔任競選總幹事,屢敗屢戰,對抗國民黨政府各種打壓與阻撓。1972年半身不遂後,仍不顧病體、不畏威權打壓,繼續協助新一波黨外新世代民主運動,傳遞日治時代以來的民主自由精神。奠定彰化地區二十世紀後半,黨外民主運動的傳承與發展,鞠躬盡瘁,直到1985年因十二指腸穿孔併發腹膜炎過世,享年六十六歲。

【編註者簡介】
王鏡玲
王燈岸長女,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組織管理學系教授。宗教現象與當代藝術研究者,著有《慶典美學》、《分別為聖:長老教會.普渡.通靈象徵》。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