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樂音中,我們如何看見建築的存在?
--集結國際知名建築聲學家徐亞英五十多年來的建築聲學設計,
綜覽文化建築、娛樂建築範疇,收錄超過二十件重要建築聲學設計案例
什麼是「建築聲學」?
在這個以令人眼花撩亂的視覺訊息世界中,人們常常忘了從聽覺感知世界,遠比視覺接收訊息要更為快速、直觀。而在以音樂欣賞為主的文化建築--如歌劇院、音樂廳、表演廳等類型中,在建築設計的基礎上,往往還需要建築聲學家的巧手,來打造空間中的聲學涵構。
本書從聲學家徐亞英五十多來的聲學設計工作出發,深入至今仍然少有人剖析的建築聲學領域。以「淺談聲學」為開端,到徐亞英所經手過大小型設計案,細數在建築聲學設計中其中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解決的方法和靈感;本書亦書及徐亞英與貝聿銘、波菲爾、波宗巴克、伊弗‧利翁等世界各知名建築師之間的工作關係與長年友誼,讓人透徹了解從聲學來定義一座建築,不只除了需物理性的前置分析,考量鋼材、混凝土、木材等組合,更需要透過點、線、面的空間,更需以美學、心理學為出發點,才能開啟建築與人類感官心靈間的對話。
聲學家以聲音的構築介入建築空間,一面處理空間中的留白寂靜,另一面也以體積、形狀和材料為手段,駕馭著無形、無色、即生即滅的聲波,塑造出一個有功能性的音場,把灰色地帶留給殘響,成就出一個激盪靈魂的聲音場所。
本書收錄台灣最大規模表演廳「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盧森堡愛樂大廳、巴黎音樂城、巴西里約熱內盧藝術城、卡薩布蘭家劇院、羅馬會議中心、歐納西斯文化中心等充滿歷史與地域脈絡的文化建築,從基地所在,到形狀、材質、舞台構造與觀眾席配置,在在都充滿聲學考量的細節。本書將細剖其中奧秘,揭開「建築聲學」的面貌。
作者簡介:
徐亞英
建築聲學家徐亞英,徐氏建築聲學事物所(XU Acoustic)創辦人,特別擅長文化建築(如演奏廳、音樂廳、歌劇院、音樂藝術學院等)的聲學設計與噪音控制。創立至今已有超過五十年的建築聲學設計經驗,與世界重要建築師如貝聿銘、法蘭克蓋瑞(Frank Gehry)、波宗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波菲爾(Ricardo Bonfill)等皆有合作經驗,參與過的建築聲學設計作品遍布全球。
廖倩慧
古典音樂樂評人,曾任城邦音樂雜誌樂評主筆。著有《境‧會‧元‧勻:許博允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