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華人個人詩集選集中內容最豐富,選詩七百零二首詩的獨立詩集
★個人三十年的詩創作精選
「春天逃城」是作者在創作生涯約三千首詩作品中,經過無數個無辜咖啡廳的夜晚,以及無數梯次重新思考編修故事線的痛苦決定,精心挑選了不得不放進去的七百零二首詩,共收入八百七十六頁,約十二萬字的個人獨立詩集。
「春天逃城」分成十三個子集,每個子集都是一本獨立的詩集,裡頭的寫作風格各有不同,有傳統抒情,有以女性角度出發的書寫體,有情色詩選,有生物詩,有Google語音辨識即興書寫,有白話直述型式的書寫,也有超長詩與自動書寫體,編排方式大多按照創作時間先後來安排,考量頁數的關係,除了童詩,散文詩與小說詩捨棄之外,其餘可能呈現的創作方法與型態都包含在裡頭了。
這本詩集是目前華人出版詩集中最大型的個人單一詩集,沒有人會作那麼華麗而愚蠢的冒險,不顧及市場行銷以及讀者對小本詩集的購買習慣。它被作者定義成為一本逆向操作的詩集,不是那種文青小旅行的鋁箔攜帶包,而是一本新詩紀念字典。它同時是燈火,而讀者只是飛蛾,在枱燈下不斷地撞擊,來證明自己並不疼痛的詩集。
寫詩容易寫成敘事,寫成說一件事,寫成你所認為最有效率的抒情方式。
最近幾年,我開始改變方式,我寫狀態。描述一件事很混亂,與用混亂的方式來描述一件事,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最後容易淪為說理,你看到一則現實中的故事,或是你心中的一條心情,因為你想要呈現的是一種有脈絡可追溯因果關係的事件,所以你會不知不覺把它寫得更完整,最後還會不知不覺地下了結論,而變成一個原來只是想要說大道理的傢伙,你希望每個讀者都懂我在寫什麼,如果自己又沒有太大自信,你甚至會不理會讀者,自行在詩的最後定義了結果,這種方式對多數的讀者顯然有用,因為讀者非常快樂,他們居然懂你在寫什麼,他們是如此順從於作者的意志,絕不二心,是可愛又迷人的不反叛角色,他們也以為他們讀到的是美詩,然後天空散滿了花瓣,一片歡樂的景象。
後者的創作方法,因為要表達的是狀態,所有使用到的文字與文字背後的意圖想展示的比喻都是為了演好混亂這個狀態作服務與準備,因此每一種腳本與延伸故事線的發展都有機會到達那種混亂的狀態,剪碎的玫瑰花、紅豆混著綠豆的碗、魚缸裡有三隻鬥魚,都是以不同的句子去表達混亂,用具象物件的聯合排列演練、用時間順序來交錯,以長鏡頭與廣角鏡頻頻交換來製造跳躍的情境,打破邏輯,來表達抽象的情緒。
具象的物件不一定是真實在現實世界中發生的物件,它們都是道具,那些具象的道具,最後都會在我們的腦中變成圖像,然後我們的腦子就開始腦補,腦子會搜索它自己現有的資料庫來比對與聯想, 剪碎的玫瑰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玫瑰花被剪碎了,是誰剪碎的,何時被剪碎了,在那裡被剪碎 了,腦子開始發熱,它終於感到了威脅,它覺得不安全,它需要趨近於更安全穩定,所以它一定要想辦法解決目前的困境,因為那是腦子的生物本能,腦子必須保持穩定的狀態,所以它越來越熱,如果沒有更多的線索輸入,它就會開始迷惑,等到淡入一張紅豆混著綠豆的碗,一個新的轉場效果,它開始繼續努力,後來它發現這張圖片與上一張圖片有雷同的地方,它終於知道那是一種熟悉的感覺,直到三隻鬥魚的圖片接進來,腦子終於比對出來,去年因為出現第三者而失戀的時候,一個人躲在浴室大哭的感覺。
我們根本不想讓讀者那麼快樂的讀詩,而不先燒他們幾個卡路里的熱量,那簡直是不道德的,我寧願讓讀者一開始就是一種苦悶的閱讀,然後再來恍然大悟,發出那種,喔原來我也曾經有過如此感覺的嘆息。一首詩原來可以用一些很簡單的白話文但彼此看起來不關連的句子就能說全了。如果你那一天遇到了一個不再愛的人,但是又無法說出不再愛他的那個情境,你可以大聲地用這兩句詩,來安慰自己。
完全不愛了的那人坐在對面看我
像空的寶特瓶不易回收消滅困難
──夏宇/秋天的哀愁
寫狀態的這種創作方式,才是真正的抒情。它會讓詩的創作進入了一個象徵的境界,而達到目的地之前,會有無限可能的途徑可以到達,你不需要一定要遇到一個事件才能寫,你所要練習的只是觸類旁通與隔空取物的能力,你要學會的只是招喚外頭的魔獸來幫你達成你想要描述的狀態,而不是學習說一個完整故事的能力。把描述一個簡單的故事交給散文,把描述一個複雜的故事交給小說,把想批評國家政府的事,交給偉大的評論文吧,把描述一個神秘感覺的示現就交給詩吧。當然,如果可以用幽默的方法來表達這種感覺,你就能從黯然銷魂掌,進入了九陰真經的境界,而夏宇就是知道了這個心法,那麼多年的創作體會,我也體會了一些這種心法,千萬不要問我我在寫什麼,如果我回答了你,一首詩就沒有了其它的可能,這是一件殘忍的事,你看不懂的,只是現在也許無緣,或許也是一種幸運,又或許詩本來就不是要讀懂的,而是感受的。
寫狀態的這種創作方式,正是春天逃城這本詩集中所要展現的抒情,你可能在讀詩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挫折,但是它們只會跟你過去的生活經驗有關,已經與我無關。
作者簡介:
阿鏡,一九七一年,生於臺灣茶鄉坪林,臺灣工業技術學院電子系畢業,現服務於臺灣上市公司,國三起開始投入文學創作迄今三十餘年,興趣為新詩創作,散文,攝影,登山,唱歌等,作品在早期散見於各大報紙,第一屆台北市公車詩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