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林春蘭在90年代創作的兩部劇作集《後代》和《生仔日記》。兩個劇本以濃厚的生活氣息、真實的情感聚焦女性題材,回溯社會發展變遷中普通婦女的現實生存境遇,折射女性(自覺或不自覺中)遭遇的文化劫難與失落。
《後代》的時代背景設置於20世紀60年代中至90年代初的新加坡,那是獨立初期到經濟起飛的時代。劇中寫的是母女三人為了唯一的男丁(兒子/弟弟)消磨畢生心力,而這男丁卻最終背叛了家人的期許—家族對繁衍後代的寄望,他是個患上愛滋病的同性戀者,使家庭面臨“斷根”“絕後”的危機。
《生仔日記》則主要設置於更早的40年代初至70年代中,從日據時期至獨立初期的新加坡。靈魂人物是接生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孩子的私人接生婦,劇本通過她的家庭、個人感情遭遇,以及一群私人接生婦的生活悲歡,表現南洋移民一代對生命的質樸追求。
除了兩個劇作文本,本書也收錄導演想法、新加坡和香港的演出劇評等多篇文章,為劇作添磚加瓦。《生仔日記》的創作由真實人物—私人接生婦鐘主惠啟發,劇本集對她所構築的有血有肉的宏大生命創造工程也留下了寫實的一頁。
林春蘭的《後代》,創作了一個“生活切片斷式”和“史詩敘述式”的頗有新意的綜合體。這一綜合,使作品兼具了鮮活的生態鋪陳和廣闊的時空伸拓雙重特性。
——郭寶崑(已故),新加坡實踐劇場藝術總監,新加坡文化獎得主,《後代》導演
作者簡介:
林春蘭
退休新聞工作者
從小住島國東部羅央甘榜,1985年遷居新鎮。做過文書,代過課,1975年進報館,先後任職於《民報》《星洲日報》《聯合早報》,以及早報屬下幾份中小學報刊《星洲少年》《星期5週報》(現易名《逗號》)《大拇指》和《小拇指》,當過記者、編輯、學生報主編。今天生命中有過交集之處多尋不回,包括小學、南洋大學及早前工作過的報刊雜誌,連同甘榜生活。
上個世紀90年代創作兩劇本《後代》和《生仔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