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愛讓人受傷?:迷惘、煎熬、躁鬱、厭世……愛情的痛,社會學也懂! | 拾書所

為什麼愛讓人受傷?:迷惘、煎熬、躁鬱、厭世……愛情的痛,社會學也懂!

$ 336 元 原價 480

問世間,情為何物?愛情,為何令人遍體鱗傷?
到底情感挫折來自童年陰影,或是源於社會與文化結構的影響?
跟著知名社會學家伊娃•易洛斯一層一層探索現代愛情產業鏈,找出讓我們創鉅痛深的真相。

愛情痛苦的經驗非常普遍,幾乎可以說是人類集體共通的經驗。情傷創造一大票專家,驅策出版業、電視、無數媒體產業持續運轉。正因為整個社會認為痛苦是個人精神史的體現,相信訴說與認識自我具有療效,「自助」產業才會如此欣欣向榮,並將感情煎熬的矛頭轉到自我的私密史,以及自我形塑的能力上。
面對現代親密關係產生的疑難雜症,《為什麼愛讓人受傷?》企圖切換分析的角度:問題的癥結不在失能的童年,不在個人自覺不足,而在社會文化的衝突和矛盾,已構成現代人自我與認同的基本架構了。
作者伊娃‧易洛斯想告訴大家:愛情是被具體社會關係形塑和創造的!愛情在市場內流通,市場內充滿相互競爭、地位不對等的行動者;某些人較有能力界定被愛的條件,認為自己比別人更有資格被愛。
社會學主要研究對象是痛苦的集體表現形式,不過對尋常精神痛苦卻相對輕忽。這是由於社會學為了避免蹚個人主義和精神分析這一潭渾水,不太願意涉足情感方面的痛苦,畢竟那被視為臨床心理學之骨幹。可是,社會學若想跟得上時代,就無法迴避這一塊,勢必得面對、探索可充分反映近現代自我脆弱性的情感。因為,自我脆弱易傷,有其制度性原因,也有情感層面的因素,而愛情正是這樣一種情感。
愛情痛苦,不是旁枝末節,也不是看起來比較嚴肅的痛苦型態的附庸。《為什麼愛讓人受傷?》揭開現代愛情產業鏈的真相,證實了愛情痛苦可具體呈現現代性自我無能為力的困境和樣貌。

延伸閱讀
《愛書人的神奇旅行:在祕密圖書館窺探西方文豪奇聞軼事,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奧立佛‧泰爾
《希臘之道》,伊迪絲‧漢彌爾頓
《讓光照亮你的心》,安卓雅‧雷諾
《你的心情,古典音樂大師懂!巴哈、莫札特、貝多芬、蕭邦、德布西……100首陪你度過關鍵時刻的鉅作》,費歐娜‧梅鐸
《如果沒有上帝,想做什麼都可以?:20個倫理學大哉問》,朱利安‧巴吉尼
《香料共和國:從洋茴香到鬱金,打開A-Z的味覺秘語》,約翰‧歐康奈

作者簡介:

伊娃‧易洛斯(Eva Illouz)

社會學家,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教授。著作有《冷親密》(Cold Intimacies: The Making of Emotional Capitalism)、《消費浪漫的烏托邦》(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痛苦的魅力》(Oprah Winfrey and the Glamour of Misery)等,其中《痛苦的魅力》獲美國社會學聯盟圖書獎。2018年,易洛斯獲得了EMET獎,是以色列最高的科學榮譽。

譯者簡介:

黃宛瑜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碩士。專職譯者,譯作包括《想望台灣》、《他方,在此處》、《觀光客的凝視 3.0》等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