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正視詩史中的非連續性與斷裂處,便會讓「主流」、「統一」、「化約」之危害繼續肆虐。所謂重新確認以「詩」為核心、主張文學依然保有一定程度自主,若沒有解決這種對線性敘述的依賴迷戀,恐怕也只是白費功夫。職是之故,在實際書寫一部理想的文學史之前,有必要先尋找當代詩史中「逆音」的存在,作為對一致性與進步說最有力的抵抗(resist)。面對文學史家與史籍酷好追求「連貫」與「完整」,逆音堅持以對抗之姿揭露其中的虛妄。把單線式的連貫,換成多面向的交織;將追求完整性,改為不避罅隙處―這即是當代詩史中各式逆音,存在的重要價值。
本書以古典意識、現代抒情、跨界內外、陰性想像、詩釋鄉土、少數主體、易代新聲這七個面向出發,從面的觀測、線的交織到點的細讀,說明逆音如何抗拒各種簡化敘述與刻板印象,盼能進一步促成對「台灣新詩史」未來樣貌的反思。
作者簡介:
楊宗翰,1976年生於台北,現任教於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詩學、台灣文學、出版編輯、文化創意產業。著有《逆音:現代詩人作品析論》(2019)、《異語:現代詩與文學史論》(2017)、《台灣新詩評論:歷史與轉型》(2012)、《台灣現代詩史:批判的閱讀》(2002)、《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2002)。
主編《交會的風雷:兩岸四地當代詩學論集》(2018)、《淡江詩派的誕生》(2017)、《血仍未凝:尹玲文學論集》(2016)、《台灣文學史的省思》(2002)、《文學經典與台灣文學》(2002)。與人合編《台灣一九七○世代詩人詩選集》(與陳皓合編,2018)、《輕裝詩集》(辛鬱遺作,與封德屏合編,2018)、《與歷史競走:臺灣詩學季刊社25週年資料彙編》(與林于弘合編,2017)、《逾越:台灣跨界詩歌選》(與徐學合編,2012)、《跨國界詩想:世華新詩評析》(與楊松年合編,2003)。另曾策劃「台灣七年級文學金典」、「馬華文學獎大系」、「馬森文集」、「菲律賓華文風」、「林燿德佚文選」等系列出版品。
曾獲第五十九屆文藝獎章(文學評論類)、科技部補助大專校院研究獎勵、淡江大學專任教師研究獎勵(學術性專書、期刊論文)、國科會碩士論文獎。近五年論文發表於《台灣文學研究學報》、《淡江中文學報》、《台灣詩學學刊》、《文史台灣學報》、北京大學《新詩評論》、四川大學《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江漢大學《江漢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