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偏愛寫詩的荒謬,勝過不寫詩的荒謬……」──辛波絲卡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地獄,
但辛波絲卡的詩,是一個又一個無垠與寬容的宇宙,
……這便是我如此重視「我不知道」這短短數字的原因了。這辭彙雖小,卻張著強而有力的翅膀飛翔。它擴大我們的生活領域,使之涵蓋我們內在的心靈空間,也涵蓋我們渺小地球懸浮其間的廣袤宇宙。……詩人──真正的詩人──也必須不斷地說「我不知道」。
──一九九六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時,辛波絲卡的得獎辭。
只要活著,我們每個人就都是從地獄歸來的倖存者。
辛波絲卡以獨特視角的敏銳喉嚨,為我們吶喊出人生承受的所有針尖。那些跌撞,瀕危,瘡孔等人生各種險灘,那些無常,死亡,時間,記憶,愛等亙古命題,辛波絲卡都以獨特的視角、清澈易讀的文字、精準的剪裁,細細織就。
但更高明的是,她讓細節成為煉火,滾燙於我們眉宇間;她不直接書寫同情與憐憫,也不輕易二分黑白,她只是在我們每個人的記憶沃土栽植新株,繁衍出一片療癒森林,一如人生將如碎屑飄落,但轉角陌生人的笑容卻讓我們暖。
對孩子而言:第一個世界末日。
對貓而言:新的男主人。
對狗而言:新的女主人。
對家具而言:樓梯,砰砰聲,卡車與運送。
對牆壁而言:畫作取下後留下的方塊。
對樓下鄰居而言:稍解生之無聊的新話題。
對車而言:如果有兩部就好了。
對小說、詩集而言——可以,你要的都拿走。
百科全書和影音器材的情況就比較糟了,
還有那本《正確拼寫指南》,裡頭
大概對兩個名字的用法略有指點——
依然用「和」連接呢
還是用句點分開。
──〈離婚〉
★本書特色:
◎2012年過世的辛波絲卡,她在人世88年,但寫出來的詩不到400首,她並不算是一位多產的詩人,因此她的每首詩都質精,耐讀且韻味深長。而此部詩集是她生前最後一部詩集,哪怕是處理死亡等令人憂傷的沉重題材,辛波絲卡在詩句間,更是充滿智慧、淡定與超然,也因此帶給讀者更多寬慰。
◎辛波絲卡堪稱是最平易近人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例如這部詩集中的〈不會發生兩次〉一詩,曾被搖滾歌手翻唱,波蘭爵士樂手Tomasz Stańko更曾與她合作,把詩變成音樂,在著名爵士廠牌ECM出版。
◎辛波絲卡也是一位能激發出更多人創作靈感的詩壇女神,例如奇士勞士基的〈紅色情深〉電影,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
作者簡介:
辛波絲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
一九二三年出生於波蘭,一九九六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瑞典學院給予她的授獎辭是:「通過精確的反諷將生物法則和歷史活動展示在人類現實的片段中」。評委會稱她為「詩界莫札特」。
辛波絲卡被公認為當代最迷人、最偉大的女詩人之一。
辛波絲卡作品年表
詩集:
存活的理由(Dlatego zyjemy, 1952)
自問集(Pytania zadawane sobie, 1954)
呼喚雪人(Wolanie do Yeti, 1957)
鹽(Sl, 1962)
一百個笑聲(Sto pociech, 1967)
可能(Wszelki wypadek, 1972)
巨大的數目(Wielka liczba, 1976)
橋上的人們(Ludzie na moscie, 1986)
結束與開始(Koniec i poczatek, 1993)
瞬間(Chwila, 2002)
冒號(Dwukropek, 2005)
這裡(Tutaj, 2009)
足矣(Wystarczy, 2012)
散文集:
非強制閱讀(Lektury nadobowiazkowe, 1973)
非強制閱讀新輯(Nowe Lektury nadobowiazkowe: 1997-2002, 2002)
譯者簡介:
陳黎,一九五四年生,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二○○五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二○一二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二○一四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二○一五年受邀參加雅典世界詩歌節,新加坡作家節及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二○一六年受邀參加法國「詩人之春」。
張芬齡,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現代詩啟示錄》,與陳黎合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雙情詩》、《死亡的十四行詩──密絲特拉兒詩選》、《達菲──世界之妻》、《拉丁美洲現代詩選》、《帕斯詩選》等二十餘種。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小品文獎,並多次獲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