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災難 | 拾書所

翻轉災難

$ 629 元 原價 699

臺北市長柯文哲 新北市長侯友宜 國內外專家學者
齊聲誠摯推薦

災害的發生由天而定,
災害所帶來的損失主要則是人禍所致!

長久以來,天然災難層出不窮,人類不斷嘗試克服來自大自然的威脅,並訂立各項災害基準、保存歷年紀錄、宣導防災觀念,以阻擋下一次遺憾的發生。然而,從歷史上發生的災害紀錄來看,為了文明發展築起的高牆與堤防,反而使我們在風險評估錯誤時,產生更大的危害!
儘管科技在近二十年快速發展,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難題,依然持續困擾著我們:

◆美國卡崔娜颶風的悲劇,居然未發現地層下陷嚴重情形與運河石壁潰堤所致。
◆為美觀而設計的開放式樓層,稀少的梁柱是地震時高樓坍塌的原因之一。
◆日本福島核電廠在建設之初並未發現「潛沒帶」,而潛沒帶地震更是難以預料的變數。

甚至,回歸到臺灣本身面臨的困境,我們也有無數的天災課題需要更好的解決方法──

◆在都市更新遲緩、建築物普遍老舊的情況下,碰上下一次大地震,我們該如何有效因應?
◆氣候變遷異常,即使沒有颱風侵襲,夏季連續多天暴雨仍會造成水患;除了興建堤防和修築抽水站,我們還有其他方法嗎?
◆各地鐵工廠或鐵皮屋半夜竄出的惡火,至今仍無法有效遏止,究竟是哪一部分出了問題?

面對這種種考驗,風險管理大師羅伯.謬爾伍德以歷史故事結合科學觀點,帶領我們探索數百年來人類與大自然搏鬥的種種軌跡,並清楚告訴我們:新科技的預測能力意味著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只要翻轉防災觀念與措施,總有一天當天災來襲時,將不再有憾事發生。

作者簡介:

羅伯.謬爾伍德(Robert Muir-Wood)

劍橋大學地球科學博士,全球最大天災模型公司天災風險管理方案公司(RMS)首席研究員,也是倫敦大學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災害風險防治學院客座教授,享譽國際。他精通天災與災害的風險模擬及鑑識,現於劍橋大學擔任研究員。

除了主筆兩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氣候與天災風險報告,他還擔任Risky Business這項研究計畫的技術顧問,該研究於二○一四年由彭博(Michael Bloomberg)、保爾森(Henry Paulson)及斯蒂爾(Thomas Steyer)所發起,旨在探討美國未來將為氣候變遷付出何等代價。他自二○○七年起擔任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一個高階專家小組的副主席,負責提出天災方面的建議。

此外,他也身兼作家與新聞記者,曾任劍橋大學學生報及《格蘭塔》(Granta)的主編,也為《新科學人》(New Scientist)撰寫過多篇主題報導,更是歐洲地球科學期刊Terra Nova的創刊主編。

譯者簡介:

張國儀

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士、紐約理工學院大眾傳播碩士。曾任紐約長島News 12新聞臺記者、國內多所大專院校應用外語系講師、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電腦輔助工程組特助、土木系杜風電子報執行主編。

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BIM研究中心出版平臺總編輯、窩字創作有限公司總監。譯有《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好設計,改變世界的力量》、《新・零極限》、《簡報禪:圖解簡報的直覺溝通創意》系列書籍、2016誠品選書《未竟之業》、一中心出版的《快樂的終極之鑰》等數十本書。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