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如果放棄哲學,就放棄了成就偉大的條件
什麼是哲學?如果要給一個最簡單的答案,那就是:「人對於自身處境的反思」。
當然有些人想得比較淺,有些人則想得比較深。相較於一般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學,哲學家的所思所想就更為深邃,他們的哲學不僅是對自身處境的反省,更是對於所屬時代的回應。
如何讓自己的思考更深刻、更周全,這有賴於哲學的訓練。
法國自中學階段即重視哲學教育,其目的不在於把學生訓練成專門解答問題的機器、把學生教育成順服的國民,而是要養成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將學生培養成懂得批判思考的公民。《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系列是翻譯自法國高中的哲學教科書,中譯本分為五冊出版,主題分別為:政治、道德、主體、文化、理性與真實,其中又以主體哲學為核心。
主體是「思考的存在,是感知的基礎,也是行動的起源」。(第三冊)由此出發,我們將發現:
──我們是認識的主體,我們會意識到自己理性能力的限制,而追問:我能知道什麼?如何區別真與假?(第五冊)
──我們是道德的主體,我們要追問:我應該做什麼?什麼是善?什麼又是惡(第二冊)
──我們是政治行動的主體,我們可以期望什麼?這裡要問:國家的角色是什麼?公民的角色又是什麼?(第一冊)
──我們所在的共同體是一個文化主體,我們如何理解所屬共同體的語言、藝術、宗教與歷史?如何與不同於自身的文化交往共處?(第四冊)
出版《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並不意味著我們主張將法國的哲學教育「移植」、「照搬」到台灣來,而應該是一種文化視野的參照。「原來別人是這樣做的……,那麼我們台灣可以怎麼做?」這才是我們想問的問題。
正如同柏拉圖在《理想國》的「洞穴寓言」所說的,人們必須掙脫在洞穴裡的鎖鏈,到洞穴之外看看外面的風景,才能對自身的處境有更深入的反省與思考。
哲學思考是公民素養最重要的一環,在這個時代,我們不可能期待哲學家皇帝降生,但我們可以期許我們的國家是哲學家的國度,讓這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是懂得思考的公民,在路上遇見的都是哲學家,彼此可以經由意見的交換,共同謀求幸福的生活,這是偉大的共同體的繁榮景象。
康德在〈答「何謂啟蒙?」〉這篇文章的開頭曾說:「啟蒙是人之超脫於他自己招致的未成年狀態。」期盼本書成為我們鍛鍊思考的磨刀石,成為我們自我啟蒙的開端。
■ 本書五冊重點討論課題如下: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1: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
政治哲學導論╱社會╱交換╱國家╱正義與法律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2:人能自主選擇而負擔道德責任嗎?──思考道德的哲學之路》
道德哲學導論╱自由╱義務責任╱幸福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3:我能夠認識並主宰自己嗎?──建構自我的哲學之路》
主體哲學導論╱意識與無意識╱知覺╱他人╱欲望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4:文化是讓人脫離本性還是實現本性?──思索文化的哲學之路》
文化哲學導論╱語言╱藝術╱勞動與技術╱宗教╱歷史
《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5:人認識到的實在是否受限於自身?──探索真實的哲學之路》
理性與真實╱理論與經驗;論證╱詮釋╱生命;物質與心靈(精神)╱真理
推薦人
朱家安╱哲學雞蛋糕腦闆
沈清楷╱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哲學星期五創辦人之一
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
邱建碩╱輔仁大學哲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林靜君╱台北市南港高中英文教師、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副理事長
洪世謙╱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副教授
苑舉正╱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妙芬╱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黃益中╱《思辨》作者、熱血公民教師
黃冠閔╱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曾瑞明╱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兼任講師、中學教師
楊植勝╱台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鄭凱元╱哲學新媒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羅惠珍╱《哲學的力量》作者
——共同推薦
作者簡介:
▌侯貝(Blanche Robert)
主編,哲學教師
▌波瓦攸(Hervé Boillot)
上塞納省安東尼市立笛卡兒高中(Lycée Descartes d’Antony)哲學教師
▌馬崒威(Charles Mazouer)
布盧瓦省德瑟涅高中(Lycée Dessaignes)哲學教師
▌季亞莫(Patrice Guillamaud)
杜爾省笛卡兒高中(Lycée Descartes)哲學教師
▌拉榆荷(Matthieu Lahure)
格勒諾布爾省珊波黎庸高中與歐克雷高中(Lycée Champollion et Lycée des Eaux Claires)哲學教師。
▌拉赫(David Larre)
斯坦省育逖婁高中(Lycée Maurice Utrillo)哲學教師
▌勒篤(Aurélie Ledoux)
維爾農省杜梅奇爾高中(Lycée Georges Dumézil)哲學教師
▌蒙吉尼(Frédéric Manzini)
卡尚省艾菲爾高中(Lycée Gustave Eiffel)哲學教師
▌德歐立尉哈(Lisa Rodrigues de Oliveira)
康城省馬烈赫伯高中(Lycée Malherbe)哲學教師
▌蜜荷撒莉(Tania Mirsalis)
薩赫賽勒省盧梭高中(Lycée Jean-Jacque Rousseau)哲學教師
▌波嵐(Larissa Paulin)
布里區旭希省哥倫布高中(Lycée Christophe Colombe)哲學教師
▌竇荷多─虹帛(Karine Tordo-Rombaut)
安錫省貝托葉高中(Lycée Berthollet)哲學教師
譯者簡介:
▌廖健苡
淡江大學法語系、法語所,比利時達文西高等學院交換學程、法國里昂第三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碩士。現為自由譯者以及法文文化活動翻譯。哲學星期五台北策畫人之一、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會員。
▌梁家瑜
譯者,作家,哲學星期五志工,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發起人之一,譯有《邊境國》、《論特權》、《法國高中生哲學讀本》第二冊及第三冊。
▌蔡士瑋
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哲學博士,現任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及多所高中哲學教師,研究領域為政治與文化哲學中身分認同及語言問題。博士後研究主題是關於德希達猶太身分認同和彌賽亞政治神學。
▌審定者簡介 沈清楷
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現職輔仁大學哲學系專任副教授,為「哲學星期五」發起人及志工,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PHEDO)發起人之一,曾任輔大歐盟中心執行長、青平台會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