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偉大作家E. M. 佛斯特半自傳經典小說傳世之作
一段無法見容於社會的愛情,最後只能成為這輩子的遺憾嗎?
小說中禁忌的愛情使得E. M. 佛斯特無法一完成後立刻發表,直至他逝世後隔年才得見天日。小說改編電影由休葛蘭與詹姆斯‧威比主演,榮獲第44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銀獅獎、最佳男演員(雙影帝)、最佳電影音樂,與《窗外有藍天》、《此情可問天》並列文學電影上知名的「E. M. 佛斯特三部曲」。
喚醒封印的心,聆聽滲入骨髓的愛情。
在黑夜相擁,在白天一同追逐陽光和微風。
兩個不完美的靈魂,因為愛情而得以觸及完美的境界。
二十世紀初的英國,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墨利斯,與來自貴族家庭的克萊夫在劍橋大學相遇。直至克萊夫終於鼓起勇氣對墨利斯說「我愛你」,兩人跨越同性的藩籬,墜入愛河。儘管在當時的英國,同性戀是一個禁忌,兩人的愛情見不得光,他們依然在濃情密意中陪伴彼此多年。
然而在生了一場病之後,克萊夫發現自己對墨利斯的愛已然消失。他獨自前往希臘旅行,最終相當確定自己的心意,寫了一封信給墨利斯:「雖然非我所願,但是我已經變正常了。我沒有辦法不改變。」他最後選擇了仕途,與富家小姐結婚走入傳統婚姻的道路。
兩人轉變為朋友關係後,墨利斯萬念俱灰,甚至尋求醫生的幫助,試圖利用催眠術來「治癒」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企圖忘記對克萊夫的愛並且改變自己的性向,克萊夫也急切地希望盡其所能幫助墨利斯。這個時候,工人階級的艾力克走入了墨利斯的生活……某夜裡,艾力克爬進了墨利斯的房間。墨利斯再度打開心房,重新找回對愛情的渴望。但由於兩人來自不同的階層,艾力克的父親要他辭去工作,回到阿根廷定居……
延伸閱讀
《印度之旅》,E. M. 佛斯特著,李斯毅譯
《緬甸歲月》,喬治.歐威爾著,游懿萱譯
《基姆》,吉卜林著,廖綉玉譯
《燈塔行》,維吉尼亞.吳爾芙著,宋德明譯
作者簡介:
E. M. 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 1879-1970)
英國小說家,生於倫敦,畢業於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曾在一次世界大戰加入紅十字會,被派往埃及。
作品多著重刻畫英國社會的階級與差異。知名作品如長篇小說《印度之旅》、《窗外有藍天》、《此情可問天》和《墨利斯的情人》皆曾改編成電影。
也創作《小說面面觀》、短篇小說,以及政治、社會等方面的論文;美國藝術文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設立E. M. Forster獎來紀念他。
譯者簡介:
李斯毅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美國波士頓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及財經法學碩士,具臺灣證券分析師(CSIA)資格。喜愛閱讀,關心弱勢,譯有《印度之旅》、《判決》、《等星星發亮的男孩》、《對不起,我不正常》等。人生路上處處有貴人相助,充滿感激。未來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