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年齡焦慮 不安,其實是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 | 拾書所

擁抱年齡焦慮 不安,其實是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

$ 282 元 原價 320

人是不是到了某個年紀之後,就只剩下低頭認輸的份?
面對人生的里程碑與隱藏的年齡焦慮
不安,其實是推動自己成長的力量
只要不畏改變就能活出最舒服的姿態


20歲的時候,你是否曾經想像過自己30歲的模樣?
是事業有成?成家立業?還是夢想達成?
一晃眼30歲了,結果曾經以為的大人模樣卻和想像大不同。
內心總有一個聲音說:「可以的,30歲還有本錢,還能繼續追求夢想。」
卻也有另一個聲音說:「都已經30歲了,還以為自己擁有什麼可能。」
所以重覆過著每一天,不前進使你覺得焦慮;
即便想做些什麼挑戰,改變卻使你感到不安。
當焦慮和不安的情緒滿溢出來,整個人就陷入了無力的狀態……

其實,這種無力感是種好的提醒,
提醒你該成長、移動到新的人生階段了。

◎成長,就是坦然面對生活中的無力感
有些時候,我們會被既有的生活或成就牽絆,不敢放手去做內心一直想做的事。
或是受限於社會上的主流價值與責任感,卡在僵化的思考模式中。
生活中的無力感就像是感冒病毒,越是抗拒、置之不理越容易造成嚴重的問題。
唯有投入能讓人生變得豐饒、具有生產性的事,人們才能戰勝混亂、感覺幸福、獲得成長。
如果可以坦然面對焦慮與無力感,就能引發正面強大的力量。

◎有意義的成長,總是在動搖的時刻發生
很多人會把目標動搖、中途修正的狀態,誤解成計畫失敗,而全盤否定自己的努力。
魯爾夫.杜伯里曾說:「就算出發時已將飛行軌道設定好目的地,也必須配合風向變化不停調整操縱桿。」所以比起從有利的起跑點出發,更重要的是懂得在途中不斷做出修正。
實際上,每當人生周期產生變化,從學生到社會人士,從未婚到結婚、成為父母,當扮演的角色改變時,必然會歷經不安且混亂的時期。
然而這種混亂並不是不好的現象,反而是一個成長的契機。

◎先認同自己,即使只是改變一點點也很好
40歲的英旭是個典型工作狂,對他來說,如果無法在工作上獲得認同,就會感到自我崩毀。
沒想到他忙出了病來,在休息時靜下心檢視自己的狀況,進而看見了以前看不見的新事物。現在的他不再因為失眠或壓力而搞得心力交瘁,反而懂得適時放鬆才會成長。
英旭說:「如果說以前是為了被認同而拚命,現在則是為了變得更幸福而工作。」
專職家庭主婦美善總是在等待老公和小孩回家,覺得每天只會嘮叨生活大小事過得很空虛。
自從她送給自己一個書櫃後,培養起閱讀的興趣。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就算沒有大聲疾呼身為一個媽媽、一個妻子所需要的尊重,家人們也自動自發地學會尊重媽媽的時間了。
美善說:「以前總是為了老公和小孩,把自己擺在後面,我不知道原來為自己作些什麼,可以感到如此充實。」

作者曾在人生高峰期拋下一切,跑到美國進修精神分析課程,轉換工作跑道。他認為人生的可能性不應該受到年齡限制,就算是「大人」也有追尋夢想、即刻改變的權利,前提就是不要放棄改變。
本書要為面臨世代焦慮、處於人生混亂期的人們,提供陷入對生活茫然時該如何自處的方法,為你注入能安然帶領自己到人生後半的新動力。

作者簡介:

韓星姬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與專業精神分析師。韓國高麗大學醫學博士,曾任職於國立首爾醫院21年,並遠赴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醫學系擔任客座教授,以及韓國精神分析學會副會長、大韓兒童青少年精神學會公關理事。目前為高麗大學及成均館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並開設YIHAN MIND CLINIC,致力於諮詢治療心靈受創的患者。

著有《為什麼,你的人生填滿別人的待辦清單?》

譯者簡介:

徐小為
政治大學韓語系畢業。愛好閱讀,樂於生活。因為喜歡把看懂的什麼說給人聽,所以開始翻譯的日子。期許有一天能靠翻譯養活自己和貓。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