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般若心經,在我們中國佛經流通方面觀之,可說是「風行天下」的,並且持誦者亦多,其普及程度確乎在「金剛」,「彌陀」之上。雖然言簡文略,只此二百餘字,但是含義卻極廣博而精深。它在一代聖教中的地位,總算是一部很重要而負有聲望的經典;六百卷般若經的當中,其最簡括切要,提綱契領者,當推現在所講的這部心經了。
它是給一切眾生,打破迷情妄執,啟示解脫法門;處處即色明空,層層破妄顯真,乃至廣闡諸法皆空之理,從世間有情的五蘊,一直空到出世間的無智無得。因為空得這麼徹底,所以能夠不取一切相,以其不取一切相,所以能夠即見實相。
實相者,即是我們個個本具的真心!迷了它便為眾生,悟了它即是諸佛菩薩;迷則生死無盡,悟則究竟解脫。
般若是發掘實相,解脫生死的一種最完善的工具和方法!我們不想求證實相,解脫生死則罷,如果要的話,那就不得不從這部經典裡去努力進取了!
作者簡介:
斌師俗姓施,名能展,民國前一年(辛亥年)二月初五,降生于臺灣鹿港其先世及祖父爲當地巨富,父昧目公爲當代名醫,文學德行亦稱於世。斌師少時智慧超人,能教化同儕的小朋友行善,勸導諸惡莫作。除天資聰穎行為端正,品性良好外,且有驚人的記憶力。六、七歲時,已通粗淺文字喜讀經書,吟詩。年十二,始正式受教於私塾,對於文、史、詩、詞均有涉獵,這也是他後來喜作詩著述,被稱為「詩僧」有關。
十四歲那年,偶遇一買賣古書者挑著佛教經典拍賣,斌師好奇而購之。閱讀後感悟世間無常,深感功名富貴渾如夢,乃頓生出家學佛,救度衆生之宏願。斌師曾要求出家,但未得其父許可。但這時他追求真理之心願已非常堅決。某日斌師逃走到法雲寺,但被尋回;返家後,被禁閉於樓上,但日常生活已宛如出家人,維持素食,謹守戒行。日讀經書,禪坐,對佛學更加瞭解,出家心志彌更堅決。又因當時一片清淨童心,無煩無礙,學禪甚易,往往一坐數日,朗然如登虛空境界。
最後,斌師棄俗出家的經過非常具戲劇性,他用繩索穿過屋樑,將其一端繫在一笨重的家俱上,另引其一端,乘家人已入睡的時候,從窗口爬出,握著繩索從樓上沿著牆壁安全地滑下,逃往獅頭山禮拜閑雲禪師出家。其後也曾漫遊全台較有名的佛教勝地。十七歲那年,因種種因緣,斌師決定結茅獨居於汴峰(台中市郊頭汴坑),每日授課學生,以西為束脩維持自給的生活,不願接受友人或信眾的供養,也不接受饋贈。有時柴米皆盡,乃先向學生借用,等收到學費時照數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