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國國家劇院的日子:傳奇總監的12年職涯紀實,看他如何運用「平衡的技藝」,讓戲劇重回大眾生活 | 拾書所

我在英國國家劇院的日子:傳奇總監的12年職涯紀實,看他如何運用「平衡的技藝」,讓戲劇重回大眾生活

$ 356 元 原價 450

「雖然我們要做的是藝術,但是我們明白自己也是身在娛樂業。
而這正是本書與國家劇院所觸及的平衡演出之一。」

推動10英鎊戲劇季、周日劇場、英國國家劇院現場
讓一年觀戲人次從75萬突破至1500萬的傳奇


平衡藝術與商業、前衛與傳統、嚴肅與通俗的改革
一段永遠在看戲路上的旅程


★全球暢銷小說《黑暗元素》作者菲力普.普曼、《非普通讀者》作者艾倫.班耐特盛情推薦

專文導讀 于善祿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助理教授
王友輝 劇作家、導演、戲劇研究者
耿一偉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馬欣 作家
梁志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授、果陀劇場藝術總監
許哲彬 劇場導演
陳鎮川 音樂製作人、舞台導演
黎煥雄 劇場導演
謝盈萱 演員
鴻鴻 導演.策展人
簡莉穎 劇作家

──推薦

本書作者尼古拉斯.海特納,堪稱當今最受大眾愛戴的劇場工作者之一。身為導演,他執導的戲劇包括莎劇、在倫敦及百老匯公演十年之久的音樂劇《西貢小姐》(Miss Saigon),以及電影《意外心房客》(The Lady in the Van)等。除此之外,他更為人所知的身分,便是在二○○三年到二○一五年,擔任英國國家劇院藝術總監的十二年間,製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劇作,並透過革新的商業手法讓觀眾重回劇場。

在本書,海特納一方面記錄他如何平衡藝術與商業,讓英國國家劇院擔負起延續戲劇傳統的使命,更在營運上成為具延續性、成功的商業典範。同時他也生動的描述每一齣戲在製作上層出不窮的意外與艱難時刻、鉅細靡遺地回憶他跟眾多劇作家、演員合作的八卦軼聞,讓人恍如親臨現場,一窺英國國家劇院的幕前幕後。

好評推薦

「海特納在這本書提醒了台灣的劇場工作者、文化決策者與觀眾們,藝術與商業之間的平衡並不矛盾,而是必須看清楚自身的文化在哪裡。」──許哲彬 劇場導演

「出於一種謙遜,作者說這本書的許多內容出於一種『剽竊』,但都來自頂尖人物身上,現在這本書就這樣無私而大方地與世界分享,而每個劇場人、甚或不在劇場但樂於追求生命平衡演出的每個人,都請不要錯過這個分享。」──黎煥雄 劇場導演

「相信藝術家和觀眾會讀得津津有味,而藝術行政與策展人更能偷得許多撇步。但我更希望文化政策的擬定與執行者能夠好好觀摩,理解文化的盛世需要多麼強大的支持才可能成就。」──鴻鴻 導演.策展人

「海特納坦誠地分享了自己與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海倫.米蘭(Helen Mirren)、瑪姬.史密斯(Maggie Smith)和湯姆.史達帕德(Tom Stoppard)等劇場名人共事的私密趣事……儘管他並非總是能夠達成目標,可是那些失敗的經驗讓人思考,並讓內容更加扣人心弦。」──《出版者週刊》(Publisher’s Weekly )

「記錄下一座偉大戲院的故事,豐富的內容包括了過往歷史和尋找在現代維持經典的新方法,有趣得不得了⋯⋯這本書可讀性非常高,充滿了生動的軼事,同時也有作者對戲劇最親密的理解。」──菲力普.普曼(Philip Pullman),全球暢銷小說《黑暗元素》作者

「本書精采動人地記錄了尼古拉斯.海特納在英國國家劇院的年歲……對我而言,與他共事實在是愉悅無比的事,而這本美妙的書會告訴你箇中緣由。」──艾倫.班耐特(Alan Bennett)

「這是一本絕佳好書寫出了劇院生活,同時關注了劇場與人生。坦率、機智且真誠,堪稱同類書籍的經典之作。」──威廉.波伊(William Boyd)

「本書風趣尖銳且十分睿智;毫不意外,尼古拉斯.海特納的寫作功力就跟其導演功力一樣出色。既是迷人的回憶錄,也是精采的參考指南,這絕對是不容錯過的一本好書。」──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

「海特納活靈活現地訴說了壓力與回報,關於經營位於倫敦南岸那一座將奧茲王國具象化的劇院,也為我們輕快地勾勒出演員的眾生相。海特納對自己的工作認真以待可是卻迴避嚴肅,他要的是樂趣,或許在這本書中最平衡的要素就是海特納本身。」──《泰晤士報》(The Times)

「海特納的散文就如同其導演風格一樣明快有力。他坦言自己的侷限,以不流於濫情的文筆,把自己在泰晤士河南岸的光彩成就歸咎於許多合作伙伴,但是就是不願自己居功……結果就是召喚出了這本劇場幕後生活的一本書,既引人入勝又趣味盎然。」──《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作者簡介:

尼古拉斯.海特納Nicholas Hytner

尼古拉斯.海特納是英國國家劇院二○○三年到二○一五年的藝術總監,他為國家劇院執導了包括莎士比亞、班.瓊森(Ben Jonson)、艾倫.班奈特(Alan Bennett)與理查.賓恩(Richard Bean)在內的許多劇作家的劇作,並且製作了兩百多部不同的演出節目。他為國家劇院帶來了新的一群藝術家,向世界各地引介了「國家劇院現場」(National Theatre Live)的電影院轉播,更建立了「十英鎊戲劇季」,藉由全面減低票價為劇院帶來了大批的新觀眾。他在執掌國家劇院之前,一直在英國倫敦西區(West End)和美國百老匯四處做戲,倫敦、巴黎、慕尼黑和紐約的舞台都曾經上演過他所執導的歌劇作品。他的電影作品有《瘋狂喬治王》(The Madness of King George)、《高校男孩的歷史課》(The History Boys)、《意外心房客》(The Lady in the Van)、以及與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合作的《激情年代》(The Crucible)。

塔橋劇場(Bridge Theatre)已於二○一七年開幕營運,是他和尼克.史塔爾(Nick Starr)共同打造的新的倫敦劇場基地。

譯者簡介:

周佳欣

愛爾蘭三一學院戲劇學院博士候選人,
美國紐約大學與西北大學表演研究雙碩士,曾任教於美國華盛頓大學戲劇系、愛爾蘭三一學院戲劇系及台灣台南大學戲劇系、中山大學外文系與長榮大學翻譯系,教授西方戲劇史、戲劇分析、戲劇創作與英語課程。長年涉獵多種表演訓練方法,尤鍾愛女性獨角戲,曾於台灣、愛爾蘭、美國、德國等地演出,也曾隨三一學院導演Dennis Kennedy赴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協助莎劇「皆大歡喜」的演出。本身熱愛語言,亦為(中英、中法)譯者與(中英)口譯員,並於文化大學推廣部教授中英口筆譯課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