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自由的自由:伯林與施特勞斯的思想紛爭 | 拾書所

反自由的自由:伯林與施特勞斯的思想紛爭

$ 569 元 原價 720

20世紀極權主義的思想根源是什麽?
這個問題正是伯林與施特勞斯畢生追問的根本問題。
在一元主義與多元主義之間,在絕對主義與相對主義之間,我們應該何去何從?
為什麽人類追求自由,卻走向了自由的反面?
《反自由的自由:伯林與施特勞斯的思想紛爭》提出了這一疑問

20世紀的極權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政治悲劇,典型案例是蘇聯共產主義和德國納粹主義。伯林是流亡英國的俄裔猶太人,童年曾目睹俄國革命,壯年曾造訪蘇聯,對蘇聯共產主義有著痛徹心扉的體驗。在他看來,蘇聯共產主義根源於馬克思主義,而馬克思主義發源於一元主義與絕對主義。施特勞斯是流亡美國的德裔猶太人,早年僥倖逃脫納粹的魔爪,從此寄身於異國他鄉。因此,他對德國納粹主義有著深入骨髓的反思。他認為,德國納粹主義肇源於自由主義,而自由主義淵源於多元主義與相對主義。倘若如是,我們的困境是,在一元主義與多元主義之間,在絕對主義與相對主義之間,應該何去何從?為什麽兩個具有類似極權主義經歷的思想家卻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診斷?我們的困惑是,為什麽人類追求自由卻走向了自由的反面?馬華靈試圖在《反自由的自由:伯林與施特勞斯的思想紛爭》一書解答上述疑問。

延伸閱讀
《自由主義的道德處境》,周楓著
《女性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想23)》,思想編委會編
《反思進步價值(思想36)》,思想編委會編
《動情的理性:政治哲學作為道德實踐》,錢永祥著
《西方共和主義思想史論》,蕭高彥著

作者簡介:

馬華靈
1982年生於浙江臨海,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華東師範大學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青年研究員。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訪問學者,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訪問學者;曾獲2008年度台灣哲學學會與《思想》季刊年度徵文獎。主要學術興趣是西方政治思想史、知識社會學與當代中國政治。2016年,聯合創辦華東師範大學思勉政治哲學工作坊。2017年,聯合主編中國法制出版社「法哲學與政治哲學文叢」。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