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劇之編修,參酌《和戎記》傳奇本,並以臺灣民間流傳的北管亂彈戲曲「昭君出塞」〈和番〉(五牌)為本劇藝術核心,於音樂方面使之保留兼具亂彈戲曲「曲牌體」與「板腔體」(其他場次為「板腔體」與採茶「九腔十八調」),涵融京本與亂彈本的劇本結構與故事情節線,另予新編為客語版客家採茶戲,意圖保留郭錦華教授為客家戲學系設計之身段做表,並且涵括劉玉鶯教授所傳「和番五牌(官話版)」(五牌之官話唱段,將對照、並列經處理之客語版唱段),以及鄭榮興教授的音樂設計與編腔,在〈出塞〉以外的場次,佈置「九腔十八調」的採茶唱段,和亂彈曲腔形成更為飽滿的音樂表現。意圖從傳統的繼承奠定基礎,延續當代客家戲曲工作者的編創動能,並為客家戲曲教學累積「進階」級之劇目教材。